完善法律 让科普之翼更强健有力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吴 琼 史 诗 张英贤
  • 2023-04-28 18:15

视觉中国供图

科普法修改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完善法律 让科普之翼更强健有力

□ 科普时报记者  吴 琼   史 诗  张英贤

4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简称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实践经验,大幅度补充了新的制度措施,增加了“科普活动”“科普人员”“公民科学素质”章节,加快建设科普人员队伍,全方位加强和规范科普活动,为进一步促进科普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草案在科普界引起强烈反响。“恰逢其时”“振奋人心”——对于科普法的修订,多位专家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夯基垒台:健全科普工作体系

科普法于2002年颁布实施,是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科普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发展。20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科学普及的内涵、机制、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对法律修改提出了新需求。

“草案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进行更新和扩充的,体现了法律的与时俱进。”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认为,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纳入草案总则,这是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推动国家科普工作的总体布局,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统筹部署。

“科普是动态发展的,科普法的修订也是必然的,”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表示,草案加强与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衔接,着力解决国家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新时期科普工作开展和发挥科普作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草案还在强化主体责任的同时,明确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方面压实了科普的主体责任,另外一方面也指出了应该怎么做科普。”在陈征看来,对一线科普工作者来说,新修订的科普法将是一个坚实的地基,是做科普的法理基础。作为科普基础性保障法,科普法的修订为新时代科普发展提供了指导思路和基本原则,后续随着地方法规、部门规章等配套实施细则的落地,新时代科普将拥有更完善、更适应现实情况的法制保障。

草案提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应当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国家各类科技创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专业化科普活动。参与科普法修订工作的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任福君认为,根据修订后科普法的相关要求,能够更直接、更迅捷地将科技创新的“源头”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公众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同时,制度保障也能使科普成为创新团队的“题中应有之意”,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不再仅靠“情怀”。

立柱架梁:建设科普人员队伍

新时代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离不开科普人才队伍的壮大。作为新增章节,“科普人员”一章涵盖了科普工作者、科技人员与教师等群体,明确了国家加强科普工作人员能力培训和交流,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

“培训不只是教授科学的方式方法,更应该是一个包括理论、实践在内的完整体系。”王大鹏说,这套体系涵盖国家科普政策的宣贯、科研伦理的规范以及科普传播方式等。

原本科研人员做科普,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先天优势,但很长一段时间,有人曾用“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这“四不”来总结科研人员做科普的窘境。

知乎达人曾千慧平日活跃于社交网络,科普海洋生物知识。同为科研人员的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做科普,“但在评定职称时,这些因素不被考虑在内,我们做科普显得‘不务正业’。”曾千慧说。

此次草案特别提到,国家健全科普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希望科普法可以明确科研人员做科普应该得到哪些奖励和鼓励。单位在考核时,应该把做科普也当作工作能力的一种体现。”曾千慧说。

王大鹏同样表示,要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就必然要解决一系列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开设科普职称评定渠道是解决科普人员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协同创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为充分体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草案新增“公民科学素质”一章,其中提到,“将提升科学素质融入终身学习的全过程”。对此,北京市石景山电厂路小学校长薛东表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必须从小学开始打基础,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小学科普科幻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群建议,推动科普教育一定要和全民阅读、科学阅读挂钩,这是成本最低、效果极佳的方式,草案修订应该给予重视。

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科技馆应为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草案提出,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

“希望科普法有关规定可以明确哪些科技场馆、场地对小学校免费,哪些单位的科研人员可以受邀到学校义务讲座,能够给出一个‘科普大课堂菜单’,供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薛东建议。

此外,在单独设立的第四章“科普活动”中,提到“国家在必要时强制科普,建设应急性科普响应机制和公众信息公开机制,支持和促进科普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突出了应急科普的重要性。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应急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张英经常活跃在公民应急科普宣传一线,在他看来,作为自救互救的关键力量,公民应急技能与知识至关重要,应引导、规范社会组织和发展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应急科普工作,繁荣应急科普创作,创新应急科普形式,提升公众应急科学素质。


编辑:张爱华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