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剧痛?当心腹腔干夹层这颗“雷”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张宇翀 王利新
  • 2024-01-10 15:07

夜幕降临,急诊室里灯火通明,50多岁的患者刘先生被急匆匆送来。他紧紧捂着腹部,面容中透露出无法言说的痛苦,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接诊的医生和护士发现,这并非常见的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胆囊炎。患者腹部和腰背部剧痛,也不像普通的胃痛。医生立即为他安排增强CT检查。结果发现,疼痛竟然是因为腹腔干夹层所致。幸运的是,病情并不危急,住院观察两天后,患者顺利出院。但是医生强调,由于腹腔干夹层这颗“雷”依然存在,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不可掉以轻心。

这个听起来有些神秘的“腹腔干夹层”究竟是什么?


腹腔干夹层是个假性血管腔

在我们的身体内部,血液被心脏泵出,通过动脉的各级分支被输送到身体的每个角落。这些动脉分支如同高速公路,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在这张庞大的血管高速公路地图中,有一个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腹腔干。腹腔干是从腹主动脉发出的首个单一脏支动脉,它发出3条主要分支:肝总动脉、脾动脉和胃左动脉,分别为肝脏、脾脏和胃提供血液供应。

腹腔干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层:内层、中层和外层。腹腔干夹层,是指腹腔干的内层血管壁出现撕裂,导致血液冲入血管壁,在“真性血管腔”之外形成了“假性血管腔”,形态上形成了平行的“夹层”通道。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供改变,使血液流入到“夹层”通道。随着“假性血管腔”的扩大,它可能会压闭腹腔干的“真性血管腔”,进而对腹腔干供血的器官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多数情况下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腹腔干夹层在医学界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最早由美国医生艾尔维G.福尔德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这种疾病在男性中更常见,平均发病年龄在50至55岁之间。

目前,腹腔干夹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些研究发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等可能是其潜在的风险因素。

虽然腹腔干夹层听起来非常严重,但大多数情况下,它的临床表现并不像其他一些临床急症那样明显。据统计,约三分之二的腹腔干夹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往往是通过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也正是由于其临床症状可能不太明显或不太紧急,这个疾病常常被忽视。好在临床随访发现,患者很少出现进一步并发症,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首选保守治疗


对于腹腔干夹层,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是关键。腹腔干夹层的典型症状,通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的上腹部或腰背部疼痛,影像学检查对确诊腹腔干夹层可起到关键作用。

腹腔干夹层诊断的“金标准”是腹部CT血管造影(CTA)。由于CTA是有创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因此临床上常将多排螺旋CT(MDCT)作为首选诊断方法。MDCT检查时间短、射线辐射少、图像质量好,可精确评估病变范围和性质。

腹腔干夹层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包括药物降压、抗凝和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患者,这些治疗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且安全的。不过,有时也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在血压控制不佳、药物治疗失败、腹腔干完全阻塞或夹层动脉瘤即将破裂等情况下,微创腔内修复就成了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以微创方式从血管内进行球囊扩张、置入支架,目的主要是恢复血管的正常血流。

由于极少数情况下,腹腔干夹层存在持续进展的风险,因此,对于确诊的患者,长期、规律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博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