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糕:消夏妙品慰乡愁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林长华
  • 2024-07-14 09:45

食在民间

每年盛夏,闽南沿海的街市上便会“绽放”食疗兼优的石花,前来旅游观光的客人漫步街市,品尝着具有海滨风味的消暑凉点石花糕,赞不绝口。

石花,是一种生长在潮间带礁石上的食用海藻。它们紧紧依附于礁石表面,每逢退潮时分,海边人便手持铲刀,或铲或刮,将其采集下来,晒干后拿到市面上出售。石花干品的颜色、形状颇似燕窝,故有“海底燕窝”之称。

明代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石花,“功用清热润肺,化痰软坚,用于肺热痰稠、肠炎、痢疾”。石花富含琼胶,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补充关节软骨组织的胶质甚有帮助。用石花加工制作的石花糕,因其解暑、清凉和降火的作用而深受人们喜爱。

关于石花名称的由来,闽南沿海流传着一段感人传说:有一对渔家夫妻,妻子叫石花,每次丈夫捕鱼晚归时,她就在港湾礁石上翘首以盼。一日,海上狂风大作,黑云疯卷,石花焦急万分。忽然,一个大浪袭来,将一个渔民拍打在礁石下,渔民冲石花摆手呼救。在这生死攸关之际,石花勇敢地施以援手,渔民得救了,她却被汹涌波涛吞噬了。迟归的丈夫闻此噩耗,跑到石花站立的礁石上失声痛哭。奇怪的是,天晴浪静后,那礁石上竟然长出了一种素雅可爱的无名小花。乡亲们为纪念见义勇为的渔家女,便将此花命名为“石花”。从此,石花的丈夫出海归来,总要采摘些“石花”回家,一来为寄托对妻子的相思,二来当作观赏。

转眼间,石花的女儿15岁了。一次,她蒸鱼时不慎将一些石花掺入其中,待鱼熟冷却后,竟然结了“冻”,父女俩甚是惊奇:“这大热天的怎会结冻?”父女俩灵机一动,试着用石花做成凉点,当作食物吃,并拿到鱼市或路口售卖,大家见到这种晶莹透亮、颇具弹性的凉点,既可充饥又能解暑,纷纷购买,也给了它一个美丽的名字“石花糕”。

食用石花糕时,用水果刀划碎,放入适量的食糖或者蜂蜜,浇上冰水凉拌一下即可食用。口感甚是爽滑,香甜生津,止渴解暑,降火又凉爽。

笔者小时候体质差,经常中暑,每次总会咳嗽很长一段时间,祖母听医生说石花糕对治疗咳嗽甚好,便拿着海碗去买石花糕,加入少许红糖给笔者当作点心吃。两天后,笔者便不再咳了,可见石花糕的疗效。

石花选择环境,凡是水质差的海域都不易生长。海水清澈无污染的海边,便是石花喜爱的“蓝色田园”,此处的石花品质也优于其他地方。

石花带有海腥味,下锅熬煮前,需将买来的淡黄色干草状石花用清水浸泡,剔除附属的砂粒、贝壳碎片等杂物。然后加入清水,放入干净无油污的锅中,以确保胶冻晶莹透亮。熬煮后,倒出胶液用洁净纱布过滤,盛入碗盆常温冷却,凝固后即成晶莹透亮、富有弹性的石花糕,人们形象地将之喻为“海洋冰砖”。浸入凉开水或装入保鲜袋后,放冰箱里可保鲜保质。

石花糕是闽南沿海人难以抹去的乡愁记忆,每到夏天,笔者远在新加坡的亲戚便“索要”石花干品,自制石花糕品尝乡味。尽管一斤石花干品的邮费比实物要高出10倍,但祖母总会满足他们的要求。祖母年轻时跟随大人出国打工。在海外尝过数十年思乡之苦,在她心中,石花不单是小吃食材,更是慰藉游子的乡愁之花。

日前的一个晌午,国外亲戚来访,笔者家中本已备好螃蟹、鲍鱼、石斑鱼等海鲜招待,这时门外传来“石花糕”的叫卖声,亲戚忙催促:“午饭不必准备,快去买石花糕!”来陪亲戚的表弟笑道:“一斤石花糕不到10块钱,中午让你省了好几张百元大钞!”买来石花糕,用水果刀划碎,加入蜂蜜,亲戚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赞叹!

就这样,石花糕轻松击败了海鲜大餐!笔者恍然大悟,这便是祖母当年不时给海外亲戚邮寄石花的缘由,亦即当今常言的“乡愁”的神奇魅力。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