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总数位居所有恶性肿瘤新发总数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五位,通常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若能在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并进行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大幅提升,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既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可以避免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事实上,肠道在病变初期会释放多种“求救信号”,及时识别并重视,对于把握最佳诊疗时机、提升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我是一步步把自己‘作'成癌的”
常吃高脂肪食物,爱久坐、熬夜打游戏,有家族史但不重视,这是笔者诊治过的一位19岁男性直肠癌患者的生活习惯。
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等饮食会加速诱发结直肠癌。肠道内有一种叫作“FXR”的蛋白质,它会让肠道内壁修复时相对稳定,但高脂肪饮食会抑制FXR的活性,致使肠道内壁细胞快速生长,并积累DNA损伤,进而增加患癌可能性。
久坐不动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血糖升高。而肿瘤细胞对葡萄糖具有高亲和力,相当于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战斗时,身体为肿瘤细胞丢了一个“血包”续命。
此外,人体有一种叫作p53的“肿瘤抑制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能让p53变得更活跃,帮我们抵御肿瘤。但熬夜会让褪黑素“罢工”,抗癌基因p53也跟着变懒,身体抗癌能力就会下降。
“身体给了很多信号,我忽略了”
肛门7厘米以内的肿瘤,90%都可以通过肛门指检发现。肛门指检查不到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肠镜检查发现。80%结直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可以通过大便潜血试验检出。
排便习惯改变是常见早期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变得紊乱,交替出现腹泻、便秘,且这种变化持续较长时间。
大便性状改变包括大便变细、带有凹槽、黏液便等,是肠癌的危险信号之一。肠癌患者中便血也较为常见,血液颜色通常为暗红色,多为间歇性出现,易被误认为是痔疮出血。
结直肠癌最“喜欢”的几种食物
红肉及加工肉类。红肉富含血红素铁,但在高温条件下煎、烤、炸时,容易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这类致癌物。商家为了防腐保鲜会添加亚硝酸盐到香肠、火腿、培根等加工肉中,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转化成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
腌制和烟熏食品。咸菜、泡菜、咸鱼这类食品,含有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变成致癌物亚硝胺。而熏鱼、熏肉等烟熏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
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油条等,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促进肠道炎症。动物脂肪如肥肉、黄油、奶油等,过量摄入可增加胆汁酸分泌,刺激肠道黏膜,促进癌细胞生长。
低纤维饮食。精制谷物如白米、白面等,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增加致癌物质与肠道接触的机会。
过量饮酒也可能导致结直肠癌。酒精能直接损伤肠道黏膜,干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代谢,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作者系中日友好医院结直肠外科医师)
底图为视觉中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