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江苏女孩小梦(化名)在他人引导下到国外接受了断骨增高手术。如今,后遗症让她的双腿变成了X形且持续疼痛,不仅无法奔跑和下蹲,还患上了慢性骨髓炎。
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骨科主任欧阳晓表示,断骨增高在国内已被明令禁止。
外力刺激闭合的生长板
当我们还是孩童时,骨骼的生长板十分活跃,让我们不断长高。成年后,生长板闭合,也就很难长高了。
欧阳晓介绍,在进行断骨增高手术时,医生会在人体的长骨,比如股骨(大腿骨)或者胫骨(小腿骨)上,人为制造骨折。之后,安装外固定支架,或者使用髓内钉等装置来辅助。
通过这些装置,缓慢且持续地牵引断骨的两端,这种牵引刺激就如同“唤醒指令”,让原本已经闭合的生长板重新活跃起来。在这样的刺激下,新的骨组织便会在断骨的间隙中逐渐生成,进而实现骨骼的延长。
不过,欧阳晓表示,这样的手术可不是简单的操作,它需要专业医生团队拥有精湛的技术,患者也要高度配合,还要经历术后漫长的康复管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此类手术对医疗环境、医生专业水平等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严重问题。”
非医疗目的断骨增高风险重重
欧阳晓提醒,非医疗目的断骨增高,看似能实现长高梦,实则隐藏着巨大风险。
手术过程中,创口及长时间安置的外固定装置,就像打开了身体的“大门”,极易让细菌乘虚而入,从而引发骨髓炎等严重感染。这种感染不仅会阻碍骨骼的正常愈合,“细菌可能随着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发全身性感染,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欧阳晓说,因断骨增高手术感染,最终危及生命的案例也曾被媒体报道。
而且,在手术中牵拉骨骼时,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也面临着巨大危险。它们可能被过度拉扯,甚至直接受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要是血管受损,供血不足,局部组织就可能坏死,引发肢体功能严重受损。
“非医疗目的的手术往往缺乏严格的医学评估和规范操作。骨骼的生长很可能不受控制,出现畸形愈合。”欧阳晓说,就像新闻中女子变成“X腿”,严重影响了肢体外观和正常行走功能。
此外,术后漫长的恢复过程对患者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还可能因为长期限制活动,引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为了健康,切不可轻易尝试非医疗目的的断骨增高。”欧阳晓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