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还做不了“居家阿姨”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陈 杰
  • 2025-08-15 10:14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在刚收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形机器人依旧是全场的“流量”担当。

只不过,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观赏它们的翻腾跳跃,而是更多地聚焦于产品功能、应用场景和价格标签。特别是当宇树科技爆出3.99万的人形机器人新品时,人们对“它真能干活吗”“啥时候能买到”的期待,愈发真切了。

“公众对人形机器人快速进入家庭的期待,有点偏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认为,人形机器人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从科学原理到技术实现,再到产品化、商品化的路径尚未完全清晰。

展会现场,不少人形机器人的展示是基于预设程序,对真实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欠佳。特别是在模拟家庭环境演示中,机器人在捡取物品时常出现动作卡顿、识别错误等情况,很难完全匹配人们对其在清洁、陪伴、养老等核心场景的应用诉求。

“实用性是机器人的核心,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才是决定机器人最终形态的关键。”千寻智能副总裁孙荣毅认为,人形机器人虽贴合“家庭助手”的想象,但在清扫、护理等实际应用中,轮式或机械臂式机器人在稳定和安全方面更具优势。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显示,工业操作、汽车制造、3C制造、安全应急等企业级应用场景占比达八成,家居及民生服务位列末端。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将遵循“先上岗,再进家”的发展路径。

当然,形态也并非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最大阻碍。宇树科技3.99万元的机器人新品,需要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与个性化定制。宇树科技官方发布的演示视频中,该机器人能完成下坡行走、翻滚及倒立等动作,体现出较强的运动控制能力。定价100万起的优必选Walker S系统机器人,在多场景下能够完成复杂任务。看到它时,消费者没准会困惑:我几万元买到的不会是一个大号机器人玩具吧?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指出,当前主流全尺寸机器人成本为50万-60万元,其中硬件成本占六成。也就是说,一台能够在多场景下工作的机器人,仅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硬件成本就超过30万元,足以劝退绝大部分消费者。

机器人进入消费级市场,价格是绕不开的“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有观众坦言,主流机器人10万-20万元的价格区间,会更符合人们的预期。

“未来机器人价格下探的关键,在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和规模化生产降本,且价格上也会形成类似家用汽车的梯度定价模式。”孙荣毅认为,未来10年,随着机器人续航能力、材料轻量化、自重控制以及成本优化等技术瓶颈得以逐步突破,让10%的人拥有服务机器人的目标,应该不难实现。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