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很多家庭都会储存一些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下,人要纳凉避暑,家中常备药品是否也需要“避暑”储存呢?
“有些药品在稍高的温度下,会发生性状或者化学结构的变化,甚至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比如,活菌制剂的活性成分直接影响药效,因此需在2℃-8℃冷藏保存,就像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航空总医院药局副主任药师陈群解释道,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栓剂等外用制剂多为液体制剂,这类药品虽常含防腐剂,但夏季高温仍易滋生细菌;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等不含防腐剂,这类药物最好密封、冷藏保存,为其提供一个相对低温且稳定的环境。
常温下,栓剂为固体,进入人体后,在37℃体温下会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腔道分泌液中。“因此,栓剂在夏季易软化,使用时可将软化的栓剂放入冰箱冷藏,待其凝固变硬后再用。常见的有吲哚美辛直肠栓、九华痔疮栓、克霉唑阴道栓等。”陈群说,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等需严格遵循以下保存规范:未开封胰岛素置于冰箱冷藏室,远离冰箱后壁以防结冰;已开封胰岛素可室温存放,开封后在≤25℃室温下保存,避免光照和高温。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药品都可以放进冰箱。”陈群认为,冰箱虽能低温储存,但内部湿度高,可能导致某些药品结块,影响药效发挥和有效成分释放。比如糖浆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含蔗糖,若温度过低,蔗糖会结晶析出,部分有效成分也会被包裹其中析出,易导致患者每一口的药量都不均匀,影响疗效。
膏剂也不适合冷藏,尤其传统中药膏方剂型,低温会让膏剂基质变硬,不仅难以贴合皮肤,还容易卷曲脱落。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等外用软膏,以及散剂、气雾剂、喷雾剂等药品,也不宜低温保存。
陈群提醒,在药品说明书里的“贮藏”一栏,有常温、冷藏、阴凉处等存放要求。常温是指储存药品的温度为10℃-30℃,一般家庭的室温就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冷藏是指储存药品的温度为2℃-10℃,这个温度一般是冰箱冷藏室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尽量不要贴近冰箱内壁,否则容易使温度过低,影响药效;阴凉处是指温度不超过20℃的地方,药品保存在凉暗处则是指在阴凉处的基础上做好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