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吃”“狼吞虎咽”……
这些生活习惯,可能让食管癌越来越近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陈小兵
  • 2025-08-24 09:01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也是一种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患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8月24日是食管癌患者关爱日,我们就来聊聊哪些饮食习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催生”食管癌?身体出现哪些苗头,得赶紧去做检查?

食管癌的“偏爱”对象

吃饭狼吞虎咽、总爱吃滚烫的食物、饮食偏咸、经常吃腌制食品这些习惯,都得多留意。中国人常说“趁热吃”,很多食物热乎时确实更美味,但这个“热”得有个度。研究发现,长期吃65℃以上的热饮或食物,会对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反复的损伤时间长了,黏膜可能出现不典型增生,患食管癌的风险自然就跟着增加了。

家里有直系亲属得过食管癌的人要警惕。食管癌有家族聚集的特点,这可能是因为一家人基因相近,也可能是因为同住一个环境、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共同接触了某些容易诱发癌症的因素。

口腔卫生不好,也可能增加得食管鳞癌的风险。比如牙齿掉得多、不经常刷牙、牙周有问题等,都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牙齿严重脱落的人,得食管鳞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1.5倍。此外,牙周炎的一种重要致病菌叫牙龈卟啉单胞菌,是引发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这种细菌会附着在食管的上皮细胞上,不仅可能让食管癌治疗时对化疗药不敏感,还和食管癌患者治疗后恢复差、预后不好有很大关系。

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腹胀、胸疼等的人群,可要多上点心。食管腺癌和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很紧密,特别是那种反流症状持续时间长、反应还挺严重的,得这种癌的风险会更高。

此外,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以及自身曾患过头颈部肿瘤的人,也属于食管癌的高发人群。

食管癌的“预警信号”

食管里有食物通过缓慢、滞留或哽噎的感觉。食管癌患者常常会觉得食管口变窄,下咽食物时又困难又有停留感。这些症状只在咽食物、喝水时出现,吃完后就会消失。

食管内有异物感。食管癌患者会觉得食管里像有东西卡在那儿,感觉食物黏在了食管上,咽不下去,就算不做吞咽动作,这种异物存在的感觉也依然存在。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明显症状。患病后,吞咽时会出现哽噎感,而且随着病情加重,这种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在病情初期,会有吞咽不适或不顺畅的感觉。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哽噎感,这种情况大多在吞服像烙饼、干馍这类不容易彻底嚼碎的食物时才会出现。随着病情自然进展,会逐渐发展到连液体食物也咽不下去。

胸骨后疼痛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较常见,多在咽下食物时出现,疼痛部位可感知,性质包括烧灼样、针刺样、牵拉摩擦样。疼痛轻重与食物性质相关,吞咽粗糙、热食或刺激性食物时痛感明显,吞服流质、温热食物时较轻,且进食后会减轻甚至消失。该症状虽可经药物暂时缓解,但会反复出现并持续较长时间。

声音嘶哑。食管癌的病变本身,或是转移到淋巴结的癌细胞,都可能直接侵犯或压迫喉返神经,进而导致声音嘶哑。因此,一旦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要警惕食管癌的可能性,及时做相关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潜在病变。

[作者系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