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敏人群来说,秋天可能比春天更难熬:喷嚏打不停、眼睛痒到想揉肿、鼻涕像关不上的水龙头……8月18日,“北京今秋花粉季提前来临”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戳中了无数人的“敏感神经”。
根据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北京秋季花粉季较往年提前,致敏花粉浓度持续上升,预计高峰期将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
今秋花粉季为何提前
气象部门介绍,相对于往年,今年的秋季花粉季提前“开工”,可能是跟前期气温偏高、雨水充沛有关,温暖湿润的环境就像给植物开了“加速键”,让它们长得更旺、开花更早,导致花粉提前“放飞自我”。
秋季过敏花粉种类有哪些
立秋之后,致敏花粉种类和数量将逐渐增加。与春季花粉不同,秋季花粉大多来源于野生草本植物,属于风媒花粉,颗粒小且干燥,易飘浮在空中,让人防不胜防。而春季的花粉多是树木花粉,颗粒较大,常掉落在地上基本不动,当风吹起来时,才可能被人吸入引发过敏。
春季花粉浓度虽然高于秋季,但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强,而且空气中常常是多种花粉混杂飘散,主要来源包括蒿属植物(如艾蒿)、藜科植物(如灰菜)和豚草属植物(如普通豚草)等。
其中,蒿属植物是秋季花粉过敏的主要“元凶”,比如黄花蒿、艾蒿、大籽蒿等多个物种致敏性较强,这些花粉体积小又轻,可在空气中长距离传播。与色彩艳丽的观赏花卉不同,秋季的这些致敏植物多生长在城市闲置空地、道路两侧,以及公园角落等地,其花粉以不显眼的方式飘散在空气中,极易诱发强烈过敏。
在秋季,蒿属植物尤为活跃,致敏性极强,只是少量接触就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季如何度过
花粉过敏不可怕,做好这三步就能有效“降敏”。
第一步:躲。远离过敏原是关键。花粉传播依赖特定气象条件,空气干燥、晴朗有风的天气有利于花粉传播。公众要多关注花粉浓度及天气变化,尽量避开花粉浓度较高的10点-17点时段外出。
第二步:防。过敏人群外出时佩戴密封性好的鼻腔过滤器、护目镜等,减少接触花粉的机会。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面部,并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以减少鼻腔内过敏原的存留。
第三步:治。持续规范用药不可或缺。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很多,但要警惕三无“偏方”,选择正规医院和药房,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规范用药。
其实,秋季花粉过敏是“可防可控”的。对付它们,既要躲开那些“看得见”的花粉,更要通过科学防护让身体建起“免疫盾牌”。这样一来,哪怕你在秋天再“敏感”,也能舒舒服服欣赏这份秋日美景。
(作者系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