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有的家庭老人查出心脏问题,医生建议植入心脏支架,可是植入心脏支架是否安全,这样的顾虑困扰着不少患者、家属。
听说支架千万不能放,放了就得吃一辈子药?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为什么需要植入心脏支架。心脏需要持续的血液供应,送来氧气和养分。冠状动脉是向心脏输送血液的通道,当冠状动脉变窄或堵塞时,就会引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是一种微小的、网状的金属管状装置,常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被植入到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内,主要目的是撑开血管壁,恢复冠脉血流,缓解胸痛症状并减少发作风险。
放置支架是救命的,其最大获益人群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它能迅速开通“问题血管”,恢复血流,最大限度挽救濒死的心肌。相比单纯药物治疗,急诊支架手术能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并大幅减少后续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支架毕竟是外来物,身体可能会把它当成“伤口”,召集血小板来修复,如此反而容易形成新的血栓。终身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就是为了防止血小板聚集堵塞支架。他汀类降脂药,能从根源上减少血管壁斑块产生,稳定斑块,同时防止其他血管再出问题。
装了支架,以后做核磁检查会不会受影响?
绝大多数情况下,现代的冠脉支架植入后,进行核磁检查(MRI)是安全的。早期的支架可能含有磁性较强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在强大的MRI磁场下可能会有轻微影响。但近二十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冠脉支架几乎都是由弱磁性或无磁性的钴铬(ɡǔɡè)、镍铬、铂铬等合金材料制成的,不会被MRI的巨大磁力所吸引,因此不存在“被从血管里吸出来”的风险。
支架被植入冠状动脉后,会被血管壁的组织牢牢包裹住,这个过程叫作“内皮化”。通常在几周内,支架就会和血管长为一体,非常稳固,不会发生移位。从这个角度说,建议在植入支架后的6-8周后再进行MRI检查。
在进行MRI检查前,需要告知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体内有冠脉支架。他们会再次核对支架的具体型号和材料,以便最终确认安全性。目前认为,在3.0T及以下的临床常用磁场强度下,对冠脉支架患者进行MRI检查是安全的。
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
术后必须严格遵医嘱服药,绝对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核心中的核心,通常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联用药能防止血液在支架表面形成血栓,导致支架堵塞。药物联用通常需要坚持至少6-12个月,具体服用医生会依据病人病情,因人而异进行指导,有可能会停用一种,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则需终身服用。其他如降脂药他汀、降压药、降糖药等,都要坚持服用。
活动方面建议循序渐进,从散步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以不感到劳累、气短等为标准,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警惕危险信号,如再次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远期来看,即使感觉良好,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通常也需要终身服用。此外还需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调整药物、监测副作用等。
没有家族病史就不用担心患心脏病了?
没有家族病史,只是意味着患冠心病的“先天风险”较低。家族病史代表一种遗传易感性,就像“上了膛的枪”,但最终扣动扳机的,往往是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例如,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和高盐、高油、高糖饮食;吸烟和大量饮酒;缺乏运动、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易怒、肥胖等,都可能导致血压、血糖、血脂等升高。这些都是损害血管的“元凶”。无论有没有家族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都是保护心脏的最佳策略。
(作者系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