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当前,弘扬科学家精神,首先要把我们自己最熟悉、最有代表性的精神挖掘好、弘扬好。”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林业和草原科学家精神暨梁希科学精神专家座谈会上,来自林草、科技等领域,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林草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之钙,科学家精神是推动林业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活动主办方供图。
科学精神伴随着近代科学而产生,其反映了科学工作者的精神状态,是科学探索者信念、勇气、意志、态度、理性思维、人文关怀和牺牲精神的综合体现。
“林业和草原事业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林草科技工作者以卓越的科学家精神,为祖国的林业和草原事业开疆拓土、赤诚奉献,改变了祖国的山河面貌。”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研究员介绍说,他们中间既有“为国为民、爱林兴林”的梁希等为代表的科技先驱,又有“倾尽一生织就太行绿衣”的李保国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科技楷模,他们既献身于“十年树木”,又奉献于“百年树人”,他们的科学精神书写了与众不同的一部历史。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孙信丽称,林草行业具有研究实验周期较长,科学科研实验条件较艰苦,科研成果的生态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更为明显的特质,所以从中孕育出的林草科学家精神更为独特。扎根中国大地是林草科学家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老一辈林业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这种精神根植于后辈的心中。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林业领域的高等学府,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让师生在林草科学家精神的耳濡目染中涵养情操。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田阳宣读了《关于进一步弘扬梁希科学精神的倡议书》。倡议书提出:弘扬梁希科学精神,始终坚持爱党爱国、追求真理的最高准则;弘扬梁希科学精神,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勇攀科技高峰的奋进品质;弘扬梁希科学精神,始终遵守科学求实、严谨治学的科学道德;弘扬梁希科学精神,始终发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优良传统;弘扬梁希科学精神,始终保持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情怀。
森林和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而林业和草原事业,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有生产和产业功能,不仅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还担负着生产物质产品供给的重要使命。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林草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林草工作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中的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突显。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联合举办,就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梁希精神,大家表示,要激励和引导广大林草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树立科学界广泛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加快培育促进林草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全面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现实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