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支持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张记书
  • 2022-04-09 10:03

学习科学

       近段时间,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学生又开启了居家学习模式。居家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能会降低,自我目标可能会模糊,学习的自信心也可能会受到打击,可能会因无助而自我设障,甚至自我放纵。此时,广大教师可以依据学习科学,以支持和帮助的视角进一步优化教学供给,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学习的本质》一书中说“学习是个体的知识炼制过程,它将新信息和调用的先有概念进行对质,制造出新的意义,正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这些意义能够更好地回答他的疑问”。友善用脑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协调互动、共同作用的对事物的认知和把握过程。这种学习科学研究观点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学习是一个过程,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过程。如果只是琢磨如何把课“讲”好,如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就难以带来理想成效了。我们的教学应当更多思考,应该为学生的“学”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

       提供过程方案支持,找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理解情境

       学习是一个过程,特别是复杂知识的获得,一定需要学生有深刻感悟体验才能更加牢固。教师短平快的讲授,换来的可能只是学生短暂浅显的记忆,难以满足后期的回顾和提取应用。面对多个学科的任务,学生相关知识储备、精力投入更为有限,单靠主动探究是不够的。教师应当努力找到知识与学生生活交叉点的理解情境,设计出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体可感,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有效正迁移。

       面对整体进度,教师要结合知识获取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基础,设计出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有效的探究活动方案、活动实施要求和规则保障、学习成效的评价反馈方式等。对个别有余力、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深度指导。

       提供策略方法支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学习是一门科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学习需要一些科学方法策略的支持。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积累一些有效的方法。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类型、方式等进行调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对应的策略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科学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给出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策略建议,让学生在适应和选择中找到自己的方法,或者掌握某种类型知识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提供工具资源支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利用自己对知识体系的熟稔优势,搭建更多支架和台阶,让学生能够有所依凭地更快更深获取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思维的发展。

       工具资源的支持包括:知识产生背景的介绍、相关辅助知识和信息的提取、典型应用事例的提供、必要技术手段的选用等。

       提供内外环境支持,关注学生心理和情感

       学习的发生需要人的身体、智力和情感以及外部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所涉及因素进行调动和整合,以提升学习成效。

       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和情感,及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不利影响;营造舒适安全友善的物理环境;提供合作、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关心学生身体状况,提倡劳逸结合。

      (作者系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运营部部长)



82.7%学生更喜欢在校学习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曾就居家学习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中小学生学习支持需求及适应情况”在线调查。近6万份问卷结果显示,“根据居家学习体验,你对以下学习方式的喜欢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可以互动的网络直播教学、自己老师的针对性教学辅导、自主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任务、各类学习平台上的录播课。“在学习这件事上,你喜欢老师和家长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从高到低分别为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告诉我来龙去脉和具体应用、给我与他人讨论的机会、创设适合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直接把知识讲给我听。“你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有哪些”,从高到低分别为缺少与伙伴一起讨论分享、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需要学的太多时间不够用、学习内容太枯燥乏味、感觉自己不被关注、很孤独。

“居家学习和在校学习相比”,82.7%的学生选择了更喜欢在校学习。忽略不同地区和学段之间的数据差异,以上调查结果对当前开展线上教学,甚至常态化的学校教学,特别是对“双减”背景下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