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培养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刘晓昶
  • 2023-02-24 15:26

学生在参加科技节活动 (图片由作者提供)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绘制了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期待。基础教育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何为国家培养面向未来、引领世界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是我们办学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一所集团化办学的优质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始终秉承“笃学日新 守正致远”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校在6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通过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取得优异成果。

学校以学习科学理论为依据,开展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构建与实施科技创新课程,发展学生科技社团,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为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基。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学校已经成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培养了大量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开发进阶式科技创新课程群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学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国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开发与实施科技创新课程群。其中,第一层级的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教授科学研究方法。这些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和生化实验课。

第二层级是学科融合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技术、工程等多学科融合,运用更加综合的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例如,开展月球基地课程、新能源汽车课程,设计自动浇花系统和不用电池的收音机等。

第三层级是创新发明课程,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几十项发明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第四层级是创新创业课程,就是把发明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真正造福人类。通过市场调研、市场定位、产品(或服务)的研发、虚拟公司、路演融资等整个创业过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同学们从创新到创造到创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学生每年成立十几个虚拟公司,进行路演,邀请企业家进行投资。通过学校科技创新课程群的综合、系统培养,学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学校也实现了高质量育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依托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学校开展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科技活动。校园科学普及活动、科技研学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精彩纷呈,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学校每年举行盛大的科技节和中秋赏月活动,进行科普宣传;组织大国重器科技研学活动,走进三峡工程、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贵州天眼和文昌基地,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组织大量学生到科研院所跟着科学家做实验,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区级和市级、国家级的各项科技赛事,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


组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类社团


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学校在开设几十门科学技术课程的同时,还成立了几十个学生自主科技社团,如机器人社团、天文社团、无线电测向社团、微电影社团、新能源汽车社团、创新发明社团、迷笛音乐社团等。

同学们从社会中和学校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研究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的机器人社团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社团,拥有“北京市金鹏科技团”的称号,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参与到机器人研发与制作之中,他们制作的机器人在国内外舞台上频繁亮相,力拔头筹。


收获科技创新教育硕果


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培育下,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他们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全球VEX机器人总决赛一等奖、全球头脑创新竞赛总决赛第二名、全球最佳创意“达芬奇奖”和最佳结构“文艺复兴奖”、亚太创新思维国际邀请赛一等奖、全国飞行模拟锦标赛团体冠军、全国建模比赛一等奖、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远举高飞,博学笃行。”在五十七中这片创新的育人沃土,一届又一届的创新学子走出校门,走向更广阔的科技天地,走在科技创新的广阔大道上,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砥砺前行。

    (作者系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校长、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编辑:毛梦囡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