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有好奇心是科研成功的秘诀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3-10-27 15:48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10月17日下午,2023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此次大奖颁发给8名科学家,获奖人数为历届最多。获奖者与全球近百位顶尖科学家为线上线下近百万观众带来了一场年度科学盛宴。


    获奖者创单届人数之最


    柴继杰、周俭民因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荣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赵忠贤、陈仙辉因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作出开创性贡献,荣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何恺明、孙剑(已故)、任少卿、张祥雨因提出深度残差学习,为人工智能作出基础性贡献,荣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史无前例产生了8位获奖者,成为单届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届。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管坤良教授表示,8名获奖人的出生年代涵盖了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显示了科学的时代跨越和持续发展。“今年的获奖人涵盖了广泛的科学领域,包括生命科学领域的植物抗病、物质科学领域的高温超导,以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人工智能。他们的工作为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科学峰会上,近30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展开的前沿科学议题探讨与交流,让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科学前瞻视野,充分感受科学力量。

    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周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表示,“未来科学大奖倡导‘推动科学,成就未来’,即利用科学知识和创新的力量,推动和塑造更美好的明天。希望系列活动可以点燃各个年龄段的人,特别是下一代人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支持、热爱与渴望。”


    青少年应该葆有好奇心


    他们为什么能获奖?他们的科研道路上是否有成功的秘诀?在2023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对话青少年活动中,今年的大奖获得者为现场近300位青少年作了科普报告,并分享了自己成长、求学、科研的故事,希望以此启发青少年更加热爱科学,掌握创新思维方法,从而激发青少年的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

    周俭民指出,每个科学家做科研初心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产生强烈的科学兴趣,外部困难是无法阻挡的。“普通人感觉科学研究很枯燥,但科学家不这么认为,因为有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小实验,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科学知识的自信和成就感。”

    赵忠贤提醒在场的青少年,科学研究中遭遇失败是很正常的,对科学的兴趣则可以帮助你化解问题。“当然,最初的兴趣和科学研究中的兴趣并不太一样。科学研究中的兴趣更像是痴迷,所以在科研中保持激情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即使遇到困难,你也可以坚持下来。”赵忠贤强调。

    陈仙辉则指出,做科研工作要敢于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因为即使是看起来不正确的原创思想,也有可能催生伟大的发现。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非常关键,但柴继杰认为,青少年还需要先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中学时代打好知识的基础,将在日后的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迄今共评选出35位获奖者。未来论坛理事会、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轮值主席刘芹表示,科学是通往未来的钥匙,科学家是人类最具好奇心,最有思考力的优秀代表。“人类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需要葆有这份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对科学的信仰,并向更多人传播对科学的热爱,影响更多人参与到科学事业中来。”

编辑:张英贤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