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并不代表遗忘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曹大刚
  • 2025-04-05 09:09

大耳叔叔:

您好!去年3月,我爷爷去世了。当时,小区里的玉兰花正在绽放。小时候,是爷爷教我认识了“玉兰”这种花。一辈子喜欢种植花草的爷爷,卧床一整个冬天后,再也没走出房门看一眼春天的玉兰花开。一想到爷爷的去世,我就很难过。现在,看到春天的花朵次第开放,我会焦虑紧张,怕看到玉兰花开,怕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眼看着清明节要到了,全家人都要去给爷爷扫墓,我不知道到了爷爷墓前该说些什么,因为我一直愧疚遗憾自己当天在上学,没见到他老人家最后一面……

青杏(化名)

==============================

青杏同学:

你好!感谢你的信任。你的来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你和爷爷的祖孙情,能够感受到爷爷生前是位热爱生活、内心善良的长者,他也一定非常爱你。

当下,在清明时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很多人都会思念已故的亲人。当亲人突然故去,这种亲密的依恋关系猝不及防地被切割了断,像平行的轨道被打破了,与亲人形成的亲密互动变成了单边性,再也得不到任何反馈,确实令人遗憾。其实,我们在怀念亲人时,会想到很多彼此陪伴的美好时光,这些画面会定格,会封存。我们只要记住这些美好,就好。

生命犹如一趟疾驰的列车,会随时有人上车、下车,但我们总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亲人会下车。不是我们不懂每个人都会死亡的道理,而是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我们内心自我设障,选择性回避,想把这种美好的期待藏在潜意识层面里。

但意识层面的认知部分告诉我们,爷爷已经离去了。你之所以没有完全释怀,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路径没有完全关联起来。在特定的时期,潜意识中被压抑的痛苦被唤起,意识层面还没完全表达出来。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也许你已经在清明节来到了爷爷的墓前。你可以尝试跟爷爷告别,告别并不是代表着遗忘,而是从心理上放下遗憾和懊恼,祝愿彼此在不同的空间安好。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断地失去亲人、朋友,也会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每个人都要学会告别,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祭扫之后,你可以走进爷爷生前的住所追思怀念,去看看爷爷种植的花卉。内心不断和爷爷对话,让思念从潜意识层面涌到意识层面。最后,你要相信,爷爷希望看到你每天都是快乐的,而不是因为思念他经常泪流满面。

==============================

案例反思

当亲友离世,每个人都会出现哀伤的情绪。哀伤疗愈是一个过程,一般分为多个步骤。一是否认与隔离:在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后,第一反应往往是否认消息的真实性,这是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帮助缓解巨大的痛苦。二是愤怒: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会感到愤怒,可能是因为感到被抛弃或失去控制。三是无助和沮丧:意识到无法改变事实后,会感到非常无助和沮丧,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最后一步是接纳:最终会逐渐接纳亲人离世的事实,开始寻找安慰和疗愈,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让生活恢复平静。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心理学教师)

青春的路上一个人独自行走,是否有很多心思无人倾诉,很多想法无人理解?那就给大耳叔叔写信3548004514@qq.com,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