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博主毕导推出一个令人大呼过瘾的视频:《太阳究竟早上近还是中午近?两小儿辩日的答案,99%的人都想不到》。
“太阳究竟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这个问题源自“孔子不能决也”的《两小儿辩日》。
为方便讨论其中的推理,还是先给出《两小儿辩日》的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推理形式正确不等于推理结论一定为真
在以上辩论中,小儿1认为:刚升起的太阳看起来大,像车盖一样,正午的太阳看起来小,像盘盂一样;(同一个东西)看着大的时候离人近,看着小的时候离人远。所以刚升起的太阳离人近,正午的太阳离人远。
小儿2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天气凉,到了中午天就热了;(同一个东西)让天气凉时离人远,让天气热时离人近;所以刚升起的太阳离人远,正午的太阳离人近。
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对谁错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楚推理和推理结论的区别。形式正确的推理能够保证如果推理的前提都是真的,则推理的结论一定是真的。逻辑学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出这些正确的推理形式。而如果不能保证推理的前提都是真的,即使推理的形式正确,也无法保证推理的结论为真。
明白了以上区分后,我们继续分析两小儿的推理。如果对推理过程稍作整理,就会发现:两小儿的推理具有相同的推理形式。不仅如此,这些推理还都能够保证如果前提都真,则结论就一定真。也就是说,这些推理都拥有正确的推理形式。
推理前提存在问题则无法保证推出真结论
既然推理形式都正确,孰是孰非的判定就要看两小儿推理的前提了。
小儿1说:“刚升起的太阳看起来大,正午的太阳看起来小”,这在他看来是个基于观察的事实,而“同一个东西,看着大的时候离人近,看着小的时候离人远”,这是个常识。
小儿2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凉,到了中午天就热了”,这是一个结合体感的事实,而“同一个东西,让天气凉时离人远,让天气热时离人近”,这是个常识。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基于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两小儿的推理前提看起来都有一定合理性。既然推理正确,推理的前提看起来又都是合理的,因此,孔子“不能决也”也可以理解。
科学发展至今,可以重新审视一下两小儿推理的前提了。正如毕导在视频中指出的,两小儿的前提其实都有问题。
具体而言,小儿1的“刚升起的太阳看起来大,正午的太阳看起来小”是一种错觉,两个时间段的太阳大小变化并不大,变的其实是参照物——从地平线的树木、建筑变为整个天空。小儿2认为“同一个东西,让天气凉时离人远,让天气热时离人近”,这是由火把等热源的远近变化经验推广而来的结论,但这一推广并不靠谱,太阳毕竟离我们太远了;人一天之内感受到的冷热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温度和太阳照射角度,不是太阳远近。
这么看来,两人推理的前提都存在问题,即使是用正确的推理形式,也无法保证推出真结论。两人的辩论仍旧是个平局。
毕导在视频中提道:“两小儿观察现象,逻辑推理,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确实如此,两小儿非常具有科学精神,正是拥有科学精神的一代又一代,经过不断地提问、质疑、推理论证和科学实验,让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近!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