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皆是美景,满心渴求智慧”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尹传红
  • 2025-10-14 09:09

2024年11月28日,我到上海参加《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会,得悉少年儿童出版社决计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完成《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并根据学科融合理念构建多元开放的知识体系,将其打造成为新时代全媒体知识读物。大半年过后,该社又与海豚传媒联合推出了原创少儿科普系列丛书——《中国少儿百科知识全书》第四辑。至此,这套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领衔主编的科普百科大系,已累计出版40册,达成了其宏伟的120册出版目标的三分之一。

翻阅这些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读物,脑海里不时浮现出自己年少时曾经拥有并饱览过的《少年百科丛书》《少年自然科学丛书》。当年我的阅读感觉,恰如中国科技馆老馆长王渝生所描述的那样:“读这套《中国少儿百科知识全书》,仿佛化身一只蝴蝶,流连于知识的万花丛中,满眼皆是美景,满心渴求智慧。”难怪老先生又道,他羡慕现在的孩子,能在这样一套书中,饱览古今中外的科学奇迹,俯瞰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领略一代代科学家不凡的魅力,打开全新的科学世界,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不过,时常也听闻这样的疑惑:如今已不是靠“百科全书”打天下的时代了,网上很方便就能查到各种知识,还有必要出“百科全书”吗?

我觉得,孩子,尤其是小学和初中时期的孩子,亦即《中国少儿百科知识全书》之目标受众——7-14岁的少儿读者,他们在这个人生阶段的学习,实际上还是以知识吸收为主。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稍微系统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才有可能去体悟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当然,说到知识,特别是百科全书中的知识介绍,未必就是人们既往印象中干巴巴的事实罗列,其呈现、表达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完全可以将科学观念和理性思考贯穿其中,深度关联课堂学习,借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倘若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多半就会对科学产生兴趣。

其实,回归到做百科全书的初衷,出版者自然还是期望借助百科去打开孩子们科学认知的一扇扇门,通过一本书爱上一门学科,进而做更深入的探寻。《中国少儿百科知识全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从宇宙的奥秘到地球的内部结构,从生命的起源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诸分册几乎涵盖了孩子们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感兴趣的绝大部分主题;而且,在内容上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思维启迪与实践探究,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尽可能丰富地向读者展示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成果,乃至前瞻性的科学设想,这对于帮助孩子们梳理科学思维关联路径、建立多维科学观、构筑面向未来的素养根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我看来,新时代的《中国少儿百科知识全书》,其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它通过权威的内容、创新的设计和本土化的视角,回应了新时代教育对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综合要求,为不断扩充的科学人文知识殿堂增添了新的华彩篇章。

向有情怀有担当的创作者和出版者致敬!

编辑:胡利娟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