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难遇的“绝对”?

莫言征联背后的汉语言艺术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顾 军
  • 2025-11-07 10:01

今年6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广东惠州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参观百年客家围屋——碧滟楼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时,有感而发,写下“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十字上联,并发出“向天下文友敬求下联”之邀。10月20日,征联获奖名单揭晓,来自广东的21岁年轻人宋珂嘉,以“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的下联独揽一等奖,喜获10万元奖金。北京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对此表示,这是“多年难遇的绝对”。

内容形式工整

这个对子“绝”在哪?首先体现在内容上。我们先看莫言给出的上联“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南阳”指河南省南阳市,是惠州叶姓家族的发祥地;“南洋”指东南亚的新加坡,是惠州叶姓家族的闯荡地。“根深叶茂”则用来形容家族或文化繁荣昌盛。上联不但描绘了以叶亚来为代表的客家人,从中原地区迁徙到海外的历史,还隐喻了客家人的文脉绵延不绝,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拓展。

再看获奖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其中的“井、壁、毕、角、亢、星、张”同属于中国的二十八星宿。从立意来看,下联在上联“从南阳到南洋”的地理迁徙描述上,进一步上升到天际的星宿轨迹,代表着客家人心怀宇宙、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地理迁徙与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核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形式方面,上下联句式整齐、韵律和谐。上联的“从……到……”与下联的“自……及……”句式结构高度一致。从韵律来看,上联为“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为“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不但平仄完全相对,也非常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

同音诙谐有趣

这副对联更令人称道的还有同音谐趣。上联中“南阳”和“南洋”同音,下联的“井壁”和“井毕”也是同音,对应得很整齐。这次征联活动中获奖的下联还有“以客语通客域惠重吉隆”和“在惠市书惠史业盛州兴”,“客语”和“客域”只是近音,而不是同音。“惠市”和“惠史”也是如此,都没有“井壁”和“井毕”的读音对应工整。

对联中如果使用一些同音字,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据传,唐伯虎有一次与朋友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朋友借酒兴出了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这里的“假倒”与唐代诗人贾岛的姓名同音,“非假倒”形象表现了唐伯虎喝得东倒西歪的情景。素有“江南四大才子”美称的唐伯虎丝毫不慌,略加思考便对出了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留零”与魏晋名士刘伶的姓名也是同音,“不留零”则表现了一醉方休的豪迈气概。

双关妙不可言

除了同音,这副对联的双关也很巧妙,大大增添了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谐音、多义的关系,使词语或句子在特定语境中带有双重甚至多重意义。在这副对联中,上联“根深叶茂”的“叶”既是指叶子,也是指叶家,体现了惠州叶姓家族的繁荣昌盛。下联中的“井、壁、毕、角、亢、星、张”除了指二十八星宿,“井”还可以指水井、“壁”还可以指墙壁,“井壁”则表示客家围屋中的水井墙壁,构成偏正结构,与上联的“南阳”在结构上完全一致。此外,“亢”还可以表示“高亢”,“张”又可以表示“张开”(如“纲举目张”指提起大网的总绳一撒,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带动一切),所以“角亢星张”的结构和上联的“根深叶茂”也能保持一致。

对联中的双关往往也能起到很好的谐趣效果。例如某理发馆的对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上联中“毫末”既是指看似微不足道的理发技艺,又是指非常细小的头发;下联的“顶上”既表示理发师的理发本领高超,又是指头顶上,巧妙地扣合了理发店的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宣传效果十足。

如果说“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井毕”是指两种星宿,属于联合结构,这样就与上联“南洋”的偏正结构不同。但即便如此,仍然瑕不掩瑜,可以说是难得的佳作。

(作者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副教授)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