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背后的中国科研群像|中国科学家的全球担当
  • 来源:中国科协
  • 作者:
  • 2025-11-14 17:25

交流合作是科技发展的内生需求和自然规律,开放信任的国际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中国始终是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合作,才能让科技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科技为舟载天下,人文作楫济未来。值此中国科协2025“开放合作月”之际,我们特别策划《科学无界,命运与共——中国科学家的全球担当》系列专题,回顾中国科学家携手国际同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漫长征程中,黑洞始终是遥远而神秘的存在。为揭开这重宇宙“面纱”,全球天文学界发起史上最大规模的跨国科学合作——“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计划。在这项破解宇宙谜题的探索中,中国科学家以关键技术与持久协作深度参与,成为照亮黑洞的“东方之光”。

跨国协作,中国助推EHT早期合作

EHT并非单一望远镜,而是由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联合观测,形成口径等效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其分辨本领相当于在地球上看清月球表面的一张信用卡。早在项目酝酿阶段,中国科学家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进。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志强,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深耕于黑洞观测研究。2005年,他带领团队在3毫米波段观测中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关键证据,该成果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引发国际学界瞩目。

在他大力推动下,中国建成的65米天马望远镜于2012年正式运行,并迅速成为国际VLBI网的重要成员,为EHT提供了关键硬件支撑与观测保障,奠定了中国深度参与EHT合作的基石。

2017年4月,EHT开展全球联合观测,中国科学家深度参与其中。其中,上海天文台的江悟科学家不仅协调天马望远镜参与协同观测,更亲赴夏威夷火山口现场,在高原缺氧的极端环境中坚守一线,成功完成对银河系中心及M87黑洞的多次关键观测。

面对海量的观测数据,江悟搭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处理机平台,将图像校准效率提升百倍,大幅加速了黑洞成像进程,成为EHT全球数据分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高效计算枢纽。

领衔攻坚,彰显中国天文学力量

作为EHT合作组织关键成员,路如森长期牵头黑洞与喷流的高分辨率成像研究。他组建伙伴小组,协调数十名国际科学家共同攻关,推进EHT及东亚毫米波VLBI多项合作。为突破科研难关,他深耕不辍、昼夜不息地与国际同行跨时区协作,最终助力2019年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

2023年,他再挑大梁,带领国际团队完成M87黑洞新波段成像,实现活动星系核“中央引擎”首张“全景照”,成果荣登《自然》杂志。

在EHT全球200多位合作者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共有16位。他们从项目早期推动、观测实施、数据处理与理论阐释等多个环节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团队的深度参与,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那张模糊却震撼的黑洞影像,不仅让我们窥见宇宙的深邃,也让我们看见中国天文学,正稳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编辑:毛梦囡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