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界有多远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5-14

视觉中国供图

小时候在老家,每到夏天炎热的夜晚,一家人总喜欢拿出凉席铺在二层的平台上,躺一排看着夜空中闪耀的星光。那时候懵懂的理解,星星是挂在穹顶之上的一盏盏灯,而那个黑黑的穹顶就是宇宙的边界。后来渐渐地长大了,对宇宙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比如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地球只是挡住了我们眼前的光芒,夜空如此之大,应该是明亮无比的才对。当我在沙滩玩耍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把沙粒,胡思乱想着我们的太阳系甚至是银河系,是不是一个更大的星系里的人手里捧着的一颗沙粒?

在一部科学纪录片《万物》中,详细阐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整个发展进程,终于让我在青少年时期的一些关于宇宙的胡思乱想有了更科学的答案。

在1572年之前,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在最外层是恒星球壳。托马斯·迪格斯因为研究当年肉眼可见的超新星,打破了宇宙是一个壳的观念,从此人类开始探索宇宙的无穷。

18世纪末,天文学领域才开始注意观察星星,赫歇尔、卡洛琳兄妹通过改进望远镜,观察到动态的星空,并绘制了以太阳为中心的银河系近似图,这是人类第一次认为似乎看到了万物的边界。

19世纪30年代,贝塞尔通过恒星周年视差法测得天鹅座61星距离大约100万亿千米,这是世界上最早对恒星的距离有了量化数据。

在贝塞尔之后,哈佛天文台的一个普通的计算员亨利埃塔·莱维特了解到恒星的绝对亮度(光度)与周期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发现测量恒星客观距离的方法,在当时因为女性的身份未能获得更多的资源继续自己的研究,但是为后来的天文测量提供了一个非常客观的理论方法。

利用莱维特的测量方法,在20世纪20年代,埃德温·哈勃发现了银河系之外的仙女座星云,从此银河系等于整个宇宙的观念被否定,人类逐渐探索到了宇宙的边缘。后来为了纪念哈勃的伟大发现,将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哈勃太空望远镜以他的名字命名。

结合高斯、黎曼发明完善的非欧几里得数学,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指出“空间”可扭曲并因此产生引力。人类从此了解万物不仅无穷,且有形状和结构,还可扭曲变形。同时结合哈勃关于光源光波变化的发现,设想宇宙是一种移动的、有机的,且不断膨胀的实体。既然一直膨胀,宇宙曾经必然更小,人类发现宇宙的起源,是一个点大爆炸膨胀而来。

回到我年少时期的问题“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我现在知道的是,光速是有限的,由于宇宙的急速膨胀,太远的、太晚发出的星光始终和我们保持着距离,可能永远无法到达地球,我们既看不到宇宙大爆炸的耀眼光芒,而本该被无穷星光包围的夜空也是漆黑幽深的。

我们的太阳系仅仅是宇宙的一粒沙,人类不过是这粒沙上的小小微尘。然而我们却有幸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窥见、研究整个宇宙的全貌,犹如一粒沙可以去知晓整个沙滩。我从没觉得自己和宇宙的关系、和万事万物的关系这么的密切,我也从没有对自己的生命有如此大的敬畏感。我们每个人能站在更加卑微的角度去思考宇宙和自身的关系,思考生命的意义,太幸运了。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



相关文章
陈柳岐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专家简介
陈柳岐,教育学博士,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科幻阅读推广人。《科普时报》专栏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著有《等你,在未来》系列书籍,曾担任教育部白名单竞赛运营负责人和评审专家。致力于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和科幻阅读推广。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