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如何在活动中寓“科”于乐 —— 国外科普教育发展的启示(下)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4-06

 从发达国家科普教育看,通常把中小学生作为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对象,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为首要目的。科普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和造就科学家,而是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唤醒青少年内心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意识。

 开展大型科技节活动

除了早期的“公众科学节”外,美国从2010年开始举办“科学技术节”。英国科技节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全国科学、工程和技术周活动”和“科学节”。加拿大除了每年10月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还在每年3月面向全国推动“青少年科学月”。日本最大规模的科普活动是每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周”,从1960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2届。俄罗斯规定每年2月8日为“科学节”,每年4月的第3周为“科学周”。

我国也可以通过设立全国性的科技节来促进科技普及和科技创新,推动科普教育活动深入人心,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摒弃“死读书”,培养创新思维。

充分利用“动手动脑”的科技场馆

日本极其注重博物馆在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建立了以博物馆为中心的科普教育网络。日本还规定博物馆要在周末开放研究室,以便青少年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尖端研究。

 美国非常重视利用科学馆、博物馆等进行青少年科普教育。例如波士顿科学馆有多种“动手动脑型”活动站——可以让参观学生重新设计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利用传感器测试身体对刺激性物质的反应,研究鱼的形状对游动速度的影响,甚至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太阳能汽车模型等。美国教育界有一种共识:“听见的,会忘记;见到的,易记住;做过的,方理解。”

英国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是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其中,位于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展出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英国科技发展史上所有重要时期和重要科技成果。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引发英国工业革命的瓦特蒸汽机,也可以看到最新的人类DNA测序机和培育克隆羊多莉时用来融合成年体细胞和去核卵细胞的融合器。

我国的科技场馆从数量上说还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从科普质量上需要更多互动,更大程度激发更多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在科技竞赛中提高创新能力

美国极其重视各类科技竞赛,目前最火的科技类竞赛有谷歌科学挑战赛、英特尔科学奖、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世界青少年发明展等。其中“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面向8-12年级的学生开放,参赛选手需要按要求设计出独特的太空城市方案。参赛选手将全面展示其在数学、物理、计算机、工程、商业、生命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目前该赛事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比赛。

从2011年起,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联合教育委员会与各地方企业举办科学甲子园全国大会,面向高中学生,开展科学、数学、信息等多领域的全国性比赛,为爱好科技的高中生建立起一个交流和竞争的场所。

我国也应该开展更多面对中小学生科技类竞赛活动。目前我国面对中小学生的科技类竞赛活动一方面活动本身太少,上亿中小学生只有少量的科技类竞赛活动;另一方面科技类竞赛活动参与对象太少,只适合很少一部分学生参加,起不到科普的作用。目前中小学生的科技类竞赛活动还存在规范问题,期盼未来有更多的科技类竞赛活动能让中小学生参与。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



相关文章
陈柳岐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专家简介
陈柳岐,教育学博士,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科幻阅读推广人。《科普时报》专栏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著有《等你,在未来》系列书籍,曾担任教育部白名单竞赛运营负责人和评审专家。致力于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和科幻阅读推广。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