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海洋霸主可能“欺软怕硬”
来源:科普时报 2023-07-22

与现代虾没有亲缘关系的奇虾,一直被认为是寒武纪的海洋霸主,能捕食三叶虫等硬壳动物,但最新研究发现,它并没有能力对付具有硬壳的三叶虫——

奇虾 厉群 绘

    □ 冯伟民

    体形庞大、堪称“巨无霸”的奇虾,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明星代表,体长可以达到2米,远超那个时代以毫米或厘米级大小的其他生物,而且它还占据寒武纪食物链的顶端,曾被认为是肉食动物。

    关于奇虾的食性,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近日,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奇虾可能主要以身体柔软的动物为食。这项成果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奇虾食性的好奇。

    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争议不断

    奇虾究竟是肉食动物,还是杂食动物?为搞清这一问题,科学家从生物学、化石保存状态等方面分别作了分析。

    持有奇虾是肉食动物观点的研究者认为,从化石形态学看,奇虾拥有远超寒武纪其他动物的身躯,体长达数十厘米到200厘米,还有宽25厘米的口器,镶嵌着像齿轮一样分布的锋利牙齿,以及一对猎食的巨型前肢。由此可见,奇虾似乎不会只吃处于食物链最低位的生物,它粗大的前肢,更适合抓取大一点的食物,而不仅仅是微小食物。

    从奇虾粪便化石看,发现有长10厘米、宽5厘米大小的排泄物,可见奇虾是个大胃王。研究人员还曾在奇虾的排泄物里发现了瓦普塔虾三叶虫的碎片,表明奇虾能咬碎三叶虫外壳。另外,寒武纪时期的许多三叶虫化石表面存在咬痕,也表明很可能是奇虾这样的大型动物捕食的结果。

    但是,持有杂食动物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目前发现的奇虾化石常常与底栖有机物和浮游生物的化石共生,这暗示着奇虾可能以这些有机物为食。奇虾的口器结构更适宜吸食浮游生物和底泥,因为这种口器使奇虾不仅能摄食底栖有机物获取营养,也能以滤食方式捕食浮游生物。奇虾爪子有许多刺且很长,可形成一个网,凡是从它身边经过的浮游生物,都逃不出这个大网,最终成为奇虾的口中餐。另外,奇虾的体型和生态位与现代杂食性甲壳类动物相似,这也暗示着奇虾可能是杂食性的,包括吃腐殖质、底泥和浮游生物等。

    海洋里的游泳高手

    近年来,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以加拿大奇虾化石为基础,对其前附肢展开3D数字建模,详细分析形态功能和动力特征,并比对现代鞭蝎和鞭蜘蛛,证明作为捕食者的加拿大奇虾的前附肢能伸展和弯曲,故可抓住猎物。

    研究还表明,奇虾的前肢强度不足以对猎物实施沉重打击,如果用来攻击硬壳动物的话,前肢很容易损坏。奇虾的口器也显得过于薄弱,不足以碾碎三叶虫的壳。

    科学家还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将奇虾的3D模型置于虚拟水流中,以预测它在游泳时采用的身体姿势。结果显示,奇虾前肢的朝向有利于在游泳时减少阻力、节约能量。因此,奇虾是海洋中游泳高手,能在开放的水体中高速游动。

    独特的复眼可快速发现猎物

    最新研究表明,寒武纪奇虾不具有吃三叶虫的能力,但属杂食动物,荤素兼备。这表明奇虾适应性强,有助于海洋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事实上,奇虾并不局限于寒武纪世界,它最早出现在5.18亿年前的我国云南澄江生物群,历经1.2亿年演化历史。奇虾有如此漫长的演化史,除了食性上的优势,还与其具有一系列的特性有关。

    在寒武纪,大部分动物是没有眼睛的,基本上依靠触觉来感知外界环境,但奇虾却进化出了一对带柄的巨眼,能360度环顾四周。奇虾复眼最多带有16000个六角形晶状体,而现代只有少数节肢动物才有这样多的晶状体。奇虾特殊的眼睛构造为它们提供了非常强的视力,能够在昏暗的水下,快速发现周围的猎物,并能遨游在辽阔深邃的海洋中。

    寒武纪时期,奇虾家族非常繁盛,已发现13属21个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压倒优势的巨大体型和掠食能力,奇虾对当时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的出现和存在,可能对其他物种的繁衍和形态演化产生了压力,并推动了寒武纪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



相关文章
冯伟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
专家简介
冯伟民博士,曾在英国、瑞典、波兰和日本等国做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和科学传播,发表科学论文及科普文章332篇,主编出版科普图书25部。代表作品有“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 ”“进化史诗16讲”等。科普作品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者)、中国好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四十多个荣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