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体育竞技运动
来源:科普时报 2023-09-23

中国古代马球比赛。 视觉中国供图

    科海史迹

    杭州亚运会就要开幕了,它不仅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现自身体育、科技与文化实力的重要盛会。

    在近代以前,我国还没有“体育”这个词,只有“文、武”之分,而“武”在广义上已包含了许多形式的体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我国古代都有哪些体育运动呢?

    射箭:箭术高手历代竞出

    远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用弓箭来狩猎捕鱼。此后很长时间,弓箭不仅成为了战争的武器,而且射箭也成了一种竞技运动项目存在下来,即箭术。

    我国古代有很多射箭高手的故事流传至今。如战国时,楚国有一位名叫养由基的人善射,可以在百步之外百发百中地射中柳叶,百步穿杨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再如《史记》中记载:西汉的将军李广,一次夜晚打猎,误以为草丛中有老虎,搭箭射之,白天再去寻找,发现箭头射入的是一块巨石,而箭深没羽,拔都拔不出来。三国时期,袁术欲攻打刘备,吕布为两方劝和,在离营门150步外竖起一支方天画戟,声言若一箭射中戟上小枝,两家罢兵,结果一箭正中,平息了一场大战。此事载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吕布传》中。

    蹴鞠:高俅以球技官封太尉

    蹴鞠可以说是足球的前身。在古代,“鞠”是一种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有用脚踢、踏的含义,“蹴鞠”是指古人以脚踢球的活动,类似现在的足球运动。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民间就流行蹴鞠游戏。清代时,甚至出现了冰上蹴鞠。

    宋代是蹴鞠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从皇宫内院到平民百姓,都以蹴鞠为乐,并出现了齐云社这样的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水浒传》中把林冲逼上梁山的奸臣高俅,原本只是苏东坡门下的一个小吏,就因为蹴鞠球技高超,后来得到皇帝宋徽宗的赏识,跟着步步高升,一直到官居太尉。《水浒传》第二回中对高俅因蹴鞠而发迹的过程有详细叙述。由此可想象出北宋时的蹴鞠风气之盛。

    马球:一场马球赛殒命两帝王

    马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一种运动,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约在西汉时传入我国,盛行于唐、宋、元三朝,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

    马球所用的球状小如拳,用中间镂空的木材制成,球杖长数尺,顶端如偃月,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马球比赛是团队竞赛项目,出土于唐乾陵章怀太子墓的唐代《马球图》,就逼真地再现了马球赛全景。公元1156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在燕京举行了一场极特殊的马球赛,强令被金国俘虏的宋代皇帝宋钦宗和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参赛。比赛中宋钦宗和耶律延禧先后摔下马背,被疯狂的马蹄践踏而死,这当然是一段屈辱悲惨的历史,但也反映出当时马球运动在北宋和周边国家均很流行。

    骑术:田忌赛马得千金之赏

    骑术在古代叫作“御”,包括骑马、驯马和驾马车技术,是古代君子的六艺之一,其主要形式是赛马,在春秋时期已十分盛行,成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进行比赛,比赛时,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结果田忌三战三败。后来田忌听从军事家孙膑的主意,比赛时调整了一下马匹的出场顺序,以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马,以下等马对上等马,结果以两胜一负的成绩赢得齐威王的千金之赏。这个典故让我们看到战国时赛马的活动和技艺已十分成熟。

    角力:宋代皇帝痴迷观看相扑

    角力即古代的摔跤运动,是人类最早的一项体育活动。《水浒传》中提到梁山好汉卢俊义、燕青等人都是相扑的好手,可见宋代相扑的普及程度。宋代的女子相扑也十分流行,宋仁宗就十分痴迷观看。司马光还曾就此上书《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劝谏仁宗取消女子相扑,仁宗听取了司马光的部分建议,不在宣德门前举行女子相扑表演,但是民间女子相扑却一直存在。在清代,摔跤逐渐成为一种民间体育运动。清政府曾设有专门管理摔跤活动的机构,名曰“善扑营”,负有侍卫宫廷的责任。

    除上述的一些项目外,我国古代还有许多体育活动,如舞狮、赛龙舟、棋术、抖空竹、踢毽子等,可以说是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
嵇立平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专家简介
嵇立平,1951年出生于北京。曾任《科技潮》、《人才》杂志社总编辑。现任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多部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及电视剧剧本,其中科普散文集《垃圾的故事》(与人合著)曾获新闻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本好书的荣誉,获得过国家及北京市科技好新闻奖、及多项文学作品奖、课题论文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