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动机×高度专注=成功
——来自篮球巨星科比的学习启发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 李峥嵘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1月27日,北京时间凌晨4点,著名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在一起直升机失事中去世,年仅41岁。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悼念他,有人说:“没有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却在凌晨4点收到了科比的死讯。”

科比是篮球运动史上最杰出的运动员之一,20年的职业生涯中,夺得过5次NBA总冠军、两次总决赛MVP(最有价值球员),11次入选NBA最佳阵容,18次入选全明星,并随美国队拿下两届奥运会金牌。他曾激励无数中国孩子爱上了篮球,他那句著名的演讲:“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也激励了无数不打球的青少年。

很多篮球特长生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好,但科比的学科成绩也是一级棒,棒到可以上哈佛、耶鲁,而且是可以拿到读书类奖学金的那种。

为什么科比可以做到这样的成绩?他身上有很多可分析和借鉴的学习经验,本文想说两点:强烈动机和高度专注。这也是被心理学验证的适合无数人的成功法则。

动机的强大驱动力

先说动机。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vere(to move),意思是“趋向于”。心理学上的“动机”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维持和指引,也就是说让人的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

动机有很多种,从科比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很高的“成就动机”的人,即希望从事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能超过他人。有高“成就动机”的人对个体的活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心理学研究都发现,在两个人的智商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成就动机高的人比成就动机低的人成功可能性更高,学习成绩可能较好、名次较高。

按照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可以分成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也就是“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区别。科比则是一个典型的内在动机驱动的人,他对学习有强烈的意愿和兴趣,推动着他不断自我提高。

科比2016年退役时,曾写过一篇诗歌一般的退役宣言,这首诗后来也被他改编成了一部动画片《亲爱的篮球》,获得了2018年的奥斯卡最佳外动画短片奖。动画片的话外音就是科比自己朗诵的,他说:“从我第1次把我父亲的圆筒球袜卷成球状,开始想象着自己置身于大西部论坛球馆投进那些制胜球时,我就确切地明白了一件事:我深深爱上了你。深爱,我为你倾其所有——从我的心、我的身体到我的精神、灵魂。6岁时爱上了一颗跃动的皮球,却从未见到过隧道尽头的一抹曙光,我只看见自己一直在隧道中用尽力气,奔跑奔跑奔跑。”

持之以恒的高度专注力

科比早早发现了自己内在的热爱,在强烈内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他长年累月致力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断走向卓越。从科比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法则:强烈动机×高度专注=成功

科比小时候住在意大利,身边的朋友都喜欢玩足球,没有人愿意天天陪他练篮球。于是他就只好看电视转播,记住电视上所有明星的动作步伐,一个人在球场上练习,利用影子来矫正每一个细节。甚至他在17岁正式进入职业球队后,还对着自己的影子练球。

“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这句话不是一个比喻,而是真实的汗水。在别人伸懒腰打哈欠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球场上锻炼3个小时了。打完比赛别人休息了,他还要独自在球场上练习投篮两个小时。很多人都说,他一年的运动量相当于别人4年的运动量。

科比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使他退役之后依然不停“赢球”。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立了一支规模1亿美元的风投基金,投资领域包括科技公司、媒体和数据公司。

科比的成长历程也启示我们:如果你不是一下子找到生命的挚爱,那可以从很小的事情开始学习专注。科比曾把自己的的球衣从8号换到24号,为什么选择24号?他说:“一天有24小时,一次进攻有24秒,我希望自己每天24小时、每场比赛每一次进攻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他每天提前到球场、推迟离开,就是这样每一分钟每一天地坚持下去。退役之后还坚持锻炼,保持着良好的身材,绝不把自己输给惰性。

梁文道在纪念科比的文章中写道:“科比如果真有什么遗产,那恰恰就是让后来者发现人人都有可能变成科比。”

无论你是否热爱篮球,无论你学习任何东西,当你像科比一样拥有强烈的动机和高度的专注力,必然会不断超越自己。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