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 宜人宜读书
□ 李峥嵘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8月7日适逢立秋,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虽然酷暑还没有过完,但已进入了暑热和寒凉过渡的时节,正如杜甫《立秋》一诗所写:“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借此节气,我们来说说气温对学习的影响。

天气越热学习效率越低

科学家早就发现气温会影响动物的学习能力。在一个温度如何影响果蝇学习记忆行为的实验中,科学家设计了两个离心管, 一个离心管内只有食物,果蝇既可以嗅到味道,也可以吃到食物;另一个离心管也有食物,果蝇只可以嗅到味道而不能吃到食物。科学家观察不同温度下饲养的果蝇进入两个离心管内的数量变化,发现高温环境下生长的果蝇进入可以吃到食物的离心管的数量少于正常温度和低温环境下生长的果蝇。结论是:高温会降低果蝇的学习记忆行为。

在训练拉布拉多犬的实验中,训练人员发现气温高于25℃或者低于0℃,犬的追踪、搜索等训练效果都会明显地受影响。

人类比果蝇和犬类高级得多,学习能力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吗?研究发现,气温不但影响学习热情、学习效率,还会影响考试成绩!

哈佛大学曾联合多所大学的学者做了一项名为“高温与学习”的研究,分析了1000万名美国中学生13年间的考试成绩,发现在天气炎热的年份,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会下降,而天气凉爽的年份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好。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一年的平均气温每升高0.55℃,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1%。天气冷似乎不会影响学习成绩,但是气温超过21℃时,学生上课、做作业更难以集中注意力。一旦气温升到32℃以上,学生更可能分心、躁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的下滑速度加快,气温升到38℃以上更明显,汗流浃背,简直没法安心学习了。所以,考不好“赖老天爷”不完全是瞎抱怨。

中国学者针对大学生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大学教室的学习环境中,利用空调将室内温度分别调节到凉爽环境( 17 ℃ ) 、舒适环境( 22 ℃ ) 和温热环境( 27 ℃ ) 。发现温度对感知、思维、学习与记忆均有显著影响,受试者在舒适环境中的学习效率最高。

正是考虑到气温对学习的影响,2001年教育部宣布从2003年开始,高考时间由实行多年的7月份改到6月份。当年在调研的时候,中国气象局提供了1995年—2000年的相关气象信息。数据显示,6月10日—20日的平均气温为23.738℃,而7月5日—15日的平均气温为25.326℃;6月台风和洪水的发生率也比7月低。教育部综合考虑,决定将高考时间由炎热的7月改到了温度更适宜的6月。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高考时间不得不推迟到了7月。

不同性别的适宜温度不同

总体来说,适宜的温度比高温和寒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过不同性别的人对适应温度的要求不同。荷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喜欢22℃左右的温度,女性偏好25℃或以上的温度。原因是男女体型和脂肪—肌肉比有差异。平均来说,男性的肌肉更多,女性的脂肪较多,加上女性体型比男性小,体表散热面积小,静息代谢率比男性低很多,在同样温度下,女性会比男性感觉更冷。

对照实验显示,男性更怕热。超过30摄氏度,女性在数学和语言任务方面表现比男性更好。所以,要想身体好、学习好,让女生“多喝热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喔。

除了性别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敏感度不同,不同的人对天气和温度变化的本能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根据反应强弱,可以分成三种人。第一种是轻微波动型,在天气变化的时候,这种人情绪和健康状况会有波动,但是没有感觉到太大痛苦。第二种是中度型,比第一种人对坏天气的刺激反应更强烈,会感到疲倦、情绪不好、易于激动、无法集中注意力。第三种是敏感型,他们本身体质不好,当天气突然变冷或变热时,会感到伤口疼痛或者慢性病加重,也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