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多读无“字”的书
□ 李峥嵘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9月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值此节日,我们向所有教师致敬,也不妨重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原名文濬,1891年出生于安徽省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1910年靠教会资助进入南京金陵大学。大学期间受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合一”说的影响,改名“陶知行”。后公费留学美国,师从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回国后致力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认识到了“知行合一”说的弊端,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1934年,他发表《行知行》一文,第一次署名“陶行知”。“知行”“行知”,两次改名,不是简单的颠倒两个字的顺序,而是代表一种思想的变化,强调实践出真知,并终生以此自勉。

陶行知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而且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提出“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陶行知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并用生动的语言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从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所说的“教育”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终生教育”不谋而合。陶行知认为,“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今天依然具有启发作用。什么叫做爱学习?学习的范围绝对不能只局限于写作业、重复练习课本知识或者看纸书。我在新作《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书中,写了一个喜欢玩布娃娃的男孩子的真实故事,他爱好与众不同,学业也许不够理想,但是母亲一直支持儿子的爱好,并为此转学。他长大以后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生活教育,就是要多读没有“字”的书。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还在社会生活中。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今天的教育部门也很重视生活教育。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在这份纲要里指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课程开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作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评价方面,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如果我们真的能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习者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必将有益于培养一个人的价值观、责任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思维。正如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与其把学生当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作者为教育硕士、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