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 李峥嵘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开学以来,让人痛心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屡见报端。9月12日,一位女中学生因为没能及时完成作业自杀。9月17日,一个初三学生被母亲当众打耳光而跳楼。孩子们是怎么了?研究发现,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和成人相似,都是想逃避绝望的情境和内心的恐惧。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逆商。

逆商,是一种面对日常挑战、挫折和失意的时候的抗逆能力,是在不顺利的情况下推动自己按照目标前进的能力。在《逆商》这本书里,逆商理论的奠基人保罗·史托兹博士希望大家能够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在别人撤退的地方继续攀登,不做人生旅途中的放弃者和扎营者。

不断尝试 挫折中成长

为什么有些人能在逆境中奋起,有些人选择放弃?认知心理学方面有一个理论,叫习得性无助。30年前,马丁·塞利格曼进行了电击狗的实验。在第一阶段,a组的狗被背带绑住,并受到轻微的电击,它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开关,电击停止; b组的狗,也被同样的背带绑住并受同样的电击,但它们没有办法让电击停止;而c组只是被绑住,没有被电击。第2阶段把这些狗放进一个叫穿梭箱的装置里,穿梭箱的中间有个低矮的挡板,每个狗都被放在挡板的一边并受到轻微的电击。它们只要跨越这个矮挡板,跳到另一边,就能停止电击。这时三组狗的反应不同。a组的和c组的很快就明白怎么跨越挡板;可是b组的狗,即使它们可以跳跃,却并不尝试躲避电击。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习得性无助”,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认为做什么都没有用,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削弱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掌控力。

塞利格曼在实验中也发现有些狗会与众不同,总是在努力,永不放弃。这是因为它们之前的经历教导它们只要有所行为就会起作用。相反,心理学家发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大人包办一切事物,不让他们自己去应对难题,实际上就教给了他们无助感,所以一种抵御习得性无助的免疫方式就是要让孩子不停地去尝试,鼓励他们从挫折中学习。

如何攀越逆境 重获掌控感

如果家长、老师认为一个孩子学习不好是智商有问题或者是天生性格有问题,就会让孩子感到习得性无助。如果把学习不够好的原因归咎于努力的不够,积极寻找补救的方法,就能学得对抗逆境。

一项研究发现,在老师批评孩子的时侯,如果笼统地说:“你数学学习不是很好”,受到这种批评的孩子就会把失败归咎为永久性的特质而放弃努力;如果批评说:“你没有集中注意力,你努力不够”,那么被批评者会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

如果一个人拥有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生活、应对挑战,就更容易从失败中恢复过来,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对的方法,而不是担心总是会搞砸——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自我效能感。

脑科学方面的进展,也让我们看到逆商的培养并没有那么难,抛弃不好的破坏性的思维方式是可以在瞬间实现的。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新的思维会在大脑的潜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旧的思维习惯就会退化。

《逆商》谈到了攀越逆境的一些技巧,提出了一个思维工具,包括4个方面:逆境反应,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分析证据和做点事情。

具体来说,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要倾听自己的内心反应,探究自己应该对结果的哪些部分担起责任,哪些是不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然后分析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我无法控制这件事情呢?最后,行动起来。为了改变逆境,需要收集什么信息、做些什么事情来获得掌控感?做些什么事情来限制困境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逆境中容易自我放弃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掌控感。无论你遭遇到什么事,你总可以做一点什么来获得掌控感,让形势有所改善或者帮助你度过最艰难的情况。

看到自己的能力、重新获得掌控感,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练习。比如说你在看到成绩单的时候,你是快速略过那些做得好的方面而去看自己做得差的地方吗?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印象深刻,但是过于关注不足,会错过了对积极的方面进行强化的机会。因此当你在学习的时候,或者做学习检测的时候,一方面你要确认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同时也要确认自己做得好的方面,总结自己为什么这些地方做得好——这将对你的长期发展影响深远。找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认可自己,这有助于巩固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

《逆商》里说,每个人从小就是天然的高逆商者。回想一下婴儿是如何学会走路的吧,他会站起来试着走,摔倒一次,又一次。没有一个婴儿摔倒了就躺在地上,就不学走路了,也没有一个婴儿需要学习上走路的课,天生就能度过学习新知识时候的笨拙的阶段。

今天你长大了,你一样也可以做到度过一切艰难时刻。——只要你付出有意识的努力。逆境是成长中不可逃避的功课,也是人生的常态,相比起外界不可控的风云变幻,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重塑你的生活态度。正如巴顿将军所说:“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弹力。”

(作者为教育硕士、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