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视觉中国供图 |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前不久,江苏一位爸爸发布了“怒退家长群”的短视频,登上了热搜,起因是这位父亲对老师总是让家长帮忙批改作业感到不满。家长应不应该批改孩子作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实际上早在2018年底,教育部等9个部门就发布过《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2018年以来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南广东等至少十几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出台了文件,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叫停家长批改作业”是对一切围绕成绩的单一评价标准的纠正。长久以来,作业的问题一直是引发亲子冲突的导火线。比如,前几天扬州的一个妈妈发现孩子不仅作业没完成,还在不停地玩手机,一怒之下撕毁了孩子的作业本,母亲前脚刚走,14岁的孩子就从高楼跳了下来。作业和手机是发生悲剧的原因吗?不,真正的悲剧在于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为家长如何认识作业问题,如何建立良性发展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拥有自控力?
第一,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家庭作业的问题。在《不奖不罚——如何让难管的孩子拥有自控力》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让家长感到震惊的教育观念:大量的书面作业,对于中学以下的孩子来讲是没有用的。对于小学和学龄前的孩子,玩耍的意义胜过一心扑在书本上。在户外的奔跑、和朋友一起玩耍,或者自发探索性的阅读、体验艺术的魅力,对他们长远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更有帮助。
杜克大学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家庭作业多少跟孩子的学业成绩之间联系很少,初中和高中作业量的多少跟学业成绩也不是正比例关系。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与其逼着孩子写作业,不如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同时注意跟孩子多一些亲子交流,比如亲子共读或者聊天的时候融入学科学习是最好的。家长如果把作业当成自己的事,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学习自主性。
其次,家长要改变孩子对父母绝对服从的观念。教育也是一种合作,父母不是命令孩子完成作业,而是帮助孩子一起来规划,比如写作业应该有什么样的规矩?多长时间里完成?在什么地方完成?做不完的话应该取消什么事情?同时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针对孩子的特点多一种选择,有些孩子可能适合一回家就坐下来写作业,有些孩子可能先要玩一玩,因为他在学校里屁股已经坐麻了。
第三,家长要修正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是在跟父母较劲,是在逃避、是懒惰,是对自己权威的蔑视。如果家长将作业是否按时完成看成是家庭权力的争夺,就很容易情绪失控。家长要理解,孩子对规则的坚持是需要训练的。如果把写作业看成自我成长的一种训练、对时间的管理,而不是定义为对老师父母的顺从、不是简单地把作业的完成跟学习成绩画上等号,那么在作业问题就会更有弹性,处理的技巧也会更好。例如,孩子能够用其他方法背会课文,也许不需要重复抄写很多遍。而布置符合孩子能力的、个性化的作业,也是教育部门提倡的。
也有些孩子可能达不到平均的水平,对他来说完成一般的作业也有难度,更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对孩子的完成程度有一定的弹性和包容度,当然更需要跟老师及时沟通。大部分的老师在遇到家长真诚询问的时候,都还是能够很好地提出解决的方式。
“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不等于“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不闻不问”。完成作业是孩子的责任,家长是一个观察者,通过作业了解孩子处在学习的什么阶段上,养育孩子的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那么就从作业开始吧。刚开始的时候,牵着他扶着他,但最终是要放手的,如果一直都是由家长来接管他的作业的话,那他无论如何也难以为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主导权交给孩子吧,家长可以跟他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跟踪教学质量,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核心还是放手交给他处理,而且要信任他的能力。
(作者为教育硕士、金牌阅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