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刻板印象 竞争的是能力不是性别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9-06

父母在帮孩子填写考试志愿、规划职业前景时,会受到性别因素的潜在影响吗?你知道,“幼儿园阿姨”“警察叔叔”这些常见的称呼中隐含着职业性别偏见吗?如何突破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为孩子创造更友好的性别就业环境?


 刻板印象影响职业规划


 职业性别偏见乃至歧视来源于对职业性别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人们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者职业而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能简化认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某一类人的大致情况,但同时也会忽略个体差异、社会变迁,因先入为主导致认知错误。

在越来越追求男女平等、性别平等、工作平等的现代社会,固守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会影响人们的职业规划。比如最普遍的性别职业偏见有:护士、幼师、保姆应该是女性,长途汽车司机、建筑工人、程序员、警察应该是男性。事实上,除了极端特殊的岗位,法律规定学校录取和工作招聘不得对性别做任何要求,竞争的是能力而不是性别。


四个原因造成职业性别偏见


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分工认为女性应该更多照顾家庭,做一份稳定的工作;男性志在四方,从事有挑战、有科技含量的职业。社会偏见认为,男性从事传统女性岗位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工作危险程度和体力要求。通常认为相对危险、比较消耗体力的工种只有男性才能胜任;女性只能从事文职、低体能消耗的工作。

 大众传播的影响。在影视、广告甚至课本中,对性别的刻画非常刻板,比如女孩子都是等着被宠爱的公主,男人都是拯救世界的英雄……潜移默化中,男性更偏向于拯救者、主导者的形象,而女性固守被拯救、辅助者的位置。

教育的强化。父母和老师有意无意鼓励或者强化孩子不同的性别角色,比如默认男孩更擅长数学、女孩更擅长语言。过于强调身体的差别带来的心理差别,鼓励男孩竞争和冒险,引导女孩子更倾向于追求稳定。

 如何突破职业性别偏见


社会进步。突破职业性别偏见、歧视,有赖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男女平等受教育、平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实现同工同酬、突破职业发展瓶颈;社会福利保障女性的职业不受生育的影响,生育责任由男女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让女性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媒体传播尽量消除刻板印象,展现男女同样飒爽的职业风采。

法治保障。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比如2021年深圳出台了我国内地首部广告性别平等审视指南。今年高考录取之前,教育部也发布了高校招生工作的规定,要求要将公平贯彻到底,除了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和专业之外,高校不能规定男女录取比例。妇联关于消除职业场所性骚扰的指导手册,也是迈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步骤。法治的健全,让女性的职业道路更加广阔。

教育护航。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男女性别有差异,但男女的差异不是绝对的。职业的规划应该超越性别角色,更看重个体的特点。教育孩子时不能简单分为男性或女性,而是从个人的能力、潜力教育,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职业发展道路。

(作者系亲子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