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握笔传薪火 笔下有情书胸襟
来源:科普时报 2022-10-30

学有道 用心理学提高学习力

视觉中国供图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近日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新版目录中,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可设博士学位。结合书法进入中小学课程和中考等一系列教学变化,可见国家在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鼓励更多人学习书法。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书法呢?


欣赏独特的艺术之美


书法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书写艺术,但是由于汉字具有融音、形、义为一体的特性,并在空间上下左右延展,因此中国书法同时具有视觉、意象和音乐的美感,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无形的舞”。书法又与艺术哲学相通,同时涉及文字学、考古学、文化比较学科等,是中华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书法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可分为书写、识别、鉴赏三大部分内容:能通过运笔结构汉字并进一步谋篇布局,能识别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五种字体各自的特点,能通过字体的线条流畅性和整体性来欣赏汉字之美。书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现在依然保有活力,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书法中包含着人文思维、民族情感、美学滋养,提倡青少年学习书法,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练字修身养性

近年来,为了鼓励书法学习,各地中考、高考试题中都有与书法常识相关的试题。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还以楷书“人”字为素材,让学生写作文。贵阳市2022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中,作文汉字书写水平单独计5分。

写一手好字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能投机取巧,需要日积月累的功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练习书法的过程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从基础做起,持之以恒,逐步积累,才能有所成就。现在很多家长头疼孩子“坐不住”,练习书法也是培养专注力的一个好办法。

中国的书法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而是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书法里的温度,把个体的生命放到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仰观宇宙之大”,那就会少一些计较,多一些辽阔。


理解书法背后的思想


中国书法以笔墨纸砚为工具,并融入人们对生活、自然的思考,书写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性情。古代书法家的书法往往是和思想融为一体的,以“天下三大行书”为例,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本身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书写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让他们进入了全新的境界。

《兰亭集序》被誉为“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作者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继而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其书法与描写的内容珠联璧合,文思喷发,乘兴书之,如行云流水,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并不在意字距、行距,时疏时密,字随情绪起伏、自然流露。颜真卿写时情绪激动,思如泉涌,手不能追,非快速行笔不足以表达其激愤之情,一次蘸墨,疾书数行,且无暇注意墨色的变化,虽笔中无墨仍然继续书写。这些干枯的笔墨所蕴含的情感力度,千年后依然震撼着后世观赏者的心灵。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是因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而作的诗,“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单纯看诗词成就,这两首诗并非苏轼最好的作品,但是当作者用书法表达时,那起伏跌宕、气势奔放、酣畅丰厚的书法意象营造出悲凉的意境,让该帖成为千古名作。

欣赏这些辉耀千古的书法,不只是模仿技术,更要体会背后的真挚情感,理解艺术家的魄力和胸怀。

    (作者系亲子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