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必刻意讨好别人
来源:科普时报 2023-06-17


在热播剧《平凡之路》中,女孩欣欣面对男朋友的一再洗脑,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讨好型人格,一再没有底线地退让,甚至把自己逼上绝路。这些情节引发网友热议,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自尊自爱,不受讨好型人格的困扰?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如何勇于大声说“不”?


缺乏自信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有如下常见特点:缺少自信而容易被他人左右,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而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敢表达不同意见;渴望向外寻求认可而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总是委曲求全、卑微讨好,却往往事与愿违、痛苦压抑。

讨好型人格形成有很多原因:天性敏感,同理心过于发达,加上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肯定,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父母就是讨好型人格或者是控制型人格,过分小心谨慎或者喜怒无常,总是打击和否定孩子,教训孩子不要惹别人不高兴或者总要孩子照顾父母的情绪;不正确的社会文化影响,比如“头发长见识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孩子在担惊受怕或否定中长大,会造成严重的认知和人格缺陷,认为讨人喜欢是最重要的,对方不高兴都是我的错,对方对我不好是因为我做得不好等。


平等与尊重的教育


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不管胖瘦高矮,都可能会受到性别困扰。比如让人不愉悦的玩笑、基于性别的贬低,女孩可能会被人品头论足,这会让她们对自身感到羞耻甚至厌恶;男性同样会遭遇性别的骚扰,比如一个敏感、温柔的男孩可能会受到群体的攻击,认为是“娘娘腔”。因此,问题的核心并不是性别,而是平等和尊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分寸感和平等意识,教育孩子不轻易评判他人,也不需要忍受不公正的评价;学习得体的社交行为,无论男女,都不开性别的玩笑。

女权主义先驱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有一段著名的话:“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现在太多的自媒体宣扬消费主义,鼓励女性追求外表的年轻、漂亮 ,把外貌当成资本,把感情当成物质的交换条件。所以,平等教育就是无论男女都不物化自己、物化对方,从一开始就要拒绝诱惑,不依赖任何人,培养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


真正的爱是“爱其所是”


关于“讨好型人格”,要区分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一是讨好型人格不等于与人为善。区别在于,讨好型人格是隐藏自己的想法去迎合他人,没有原则和底线;而真正的与人为善是会恰当地表达自己,虽然会为他人着想,但是不会把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二是要区分爱与控制。真正的爱是“爱其所是”,鼓励孩子独立和成长。而控制是否定、摧毁孩子的认知,搅乱是非观念,不允许孩子表达意见和需求,对孩子的爱是有附加条件的,诸如“大人吵架都是你的错”“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孩子得到的暗示就是自己不值得爱,只有顺从、安抚、讨好大人才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遇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之后,第一反应是检讨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因为讨好型人格很容易把对方的错误归结为自己的问题。

如果孩子在成长中没有得到爱和肯定,就没有高自尊和自信,会为了得到一点点认可而百般讨好他人,得到后也会感到受宠若惊;甚至身边出现坏人也难以摆脱,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对待。

真正的爱是基于尊重的认可。尊重孩子的个性、天性,喜欢他们本来的样子,尤其是教育女孩子并非低人一等,在社会交往中不需要隐藏、否认自己的感受,不要把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异性的爱慕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为人父母需为子女做长久计,努力修正自己的不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能认识、接纳真实的自己,不受他人评价的控制,平等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卑不亢,互相尊重;要凭自己的才华、能力获得关注和尊重,活出内心的丰盈。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