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儿子”之前先做自己
来源:科普时报 2023-07-29

正在热映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取材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南宋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并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其中一条线索是西伯侯姬昌的儿子姬发看清了商王殷寿的暴行,从被蒙蔽中觉醒,毅然反出朝歌。《封神榜》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这一次最大的变化是用年轻人作为主角、以父子情作为主要的情感关系,探讨了父权制度下的个人觉醒。这部“破圈”电影其实通过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用当下的视角,探讨了父子关系,让人“破防”。

“你是我的儿子”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有一个主要线索是完全新创作的,那就是诸侯将儿子送往朝歌当人质,放在商王的手下训练成质子营。作为养父,商王成功地对年轻人进行洗脑,把年轻人训练成自己的杀人武器。商王教年轻人武功,带他们征战,在养子们心目中树立自己大英雄的形象。

商王利用自己的权威,忽悠苏护的儿子苏全孝自杀,扫清攻城的障碍,他说:“8年不见你,你父亲已经不认识你了。你是我的儿子,你要做我最勇敢的儿子!”他也用类似的话给其他养子洗脑:“你们的亲生父亲把自己心爱儿子留在身边,作为爵位的继承人。之所以把你们送到千里之外来做人质,是因为你们的父亲不爱你,而我才是爱你们的人。”在父子情的掩盖之下,实际上是不平等的霸道与强权,野心可以主导一切、吞噬一切,包括无辜的人的生命、年轻人的生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和子女的地位是天然不平等的。尤其是面对婴幼儿、未成年子女,父亲的体力和威严是碾压式的,父亲以爱之名打骂子女的新闻时有发生。

“是善是恶,全靠教诲”

相比起商王对儿子们的身心控制,姬昌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形象。明知道前往朝歌有生命危险,但是为了见到儿子姬发,他还是毅然前行。尽管8年没见,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并始终相信儿子是善良的。

姬昌在路途中捡到了一个全身绿皮肤的小怪物,大家都说这一定是个妖,应该趁早把它灭了。但姬昌却怜爱地解下披风包住小婴儿,说:“他毕竟是个孩子,即使是妖,长大之后是善是恶,全看教诲。”这段话点出了一个教育的环境问题。姬昌所救的这个婴儿雷震子,在一个良善的环境中长大,最终成长为一个善良勇敢的人。

姬昌的两个儿子都非常优秀,为此商王非常嫉妒,商王说:“我嫉妒你有两个好儿子,而我只有一个,他还要杀死我。”姬昌说:“你怎样对待你的父亲,你的儿子就会怎样对待你。”殷寿说:“你不知道我的父亲是怎样对待我的。”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出的不同的人。

绝大部分人的成长,同时受到先天条件、教育环境和自我选择的影响。一个人生下来,基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会有先天性的差异。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地给孩子一个爱的环境、好的教育,鼓励他做出对个人、对社会有益的选择,并尽可能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发展环境。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

作为质子在朝歌长大,姬发一开始被商王迷惑,把他视为自己的偶像、崇拜的“父亲”。但是现实教育了他,他看到了商王的堕落、虚伪、强权、霸道,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个被蒙蔽的年轻人开始学会自己去判断真伪。对比养父商王的昏庸和生父姬昌的贤明,姬发终于摆脱了被暴君控制的命运,站到正义的一边。

在电影中,姬昌对姬发说:“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这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观念,是电影给这个传统的反暴政故事赋予新主题,那就是个人成长、个人觉醒,不以姓氏、权力来站队,而是以公义、良善为标准。

子女是独立的人,是属于全社会的,不是小家庭的私产,父与子良好的分离,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鲁迅先生百年前就发出呐喊:“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