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冬至阳生春将来
来源:科普时报 2023-12-26

    对于冬至物候,古人有“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的说法,意为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鹿的鹿角会自然脱落,山中的泉水潺潺流动,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12月22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在天文学上的特别意义是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不妨对孩子进行自然与人文的教育。

    品美食赏奇观

    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了解关于冬至的民俗文化。冬至在古代是皇家祭天、民间祭祖的重要日子,被称为“亚岁”,甚至有人将之与春节相提并论,在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北方有冬至吃馄饨和红豆粥、南方有吃汤圆和红豆糯米饭的习俗,都是取团圆、圆满的寓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时令饮食,既收获了美食,又享受了亲子时光。

    冬至时节,还有一种有趣而悠久的室内游戏,就是画《九九消寒图》。家长可以带孩子把“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的繁体字写成空心字。这九个字的繁体都是九画,按笔画每天描一笔,描完之后,就到了春深日暖、姹紫嫣红的时节。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和孩子一起提笔写书法、静待花开度寒冬,对理解时间、锻炼心性,非常有助益。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因为冬至这一天太阳的特殊日照角度,在不少地方也会出现人文景观和天象配合的奇观。例如,北京的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会被金光照耀,天坛皇穹宇“皇天上帝”牌位也会出现“高光时刻”,颐和园十七孔桥会出现金光穿洞的景象。

    冰雪运动乐开怀

    冬天,各种呼吸道疾病流行。因此,冬季更要重视锻炼身体,让孩子们提高冷热应变能力、增强免疫力。此外,科学研究表明,户外运动和阳光能减少近视眼和抑郁症发生的概率。下雪之后的户外,更如童话世界一样,吸引孩子们参与各种冰雪游戏。堆雪人、打雪仗、滑冰等活动,能锻炼孩子的协调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天寒地冻不减创造热情,冰天雪地更显一片冰心。

    即使在保暖和医疗条件远不如今天的古代,孩子们也不是整个冬天都关在屋里“猫冬”,也有踢毽子、冬钓、堆雪人、打雪仗、玩冰等充满童真童趣的户外活动。南宋诗人杨万里写过一首《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记录了孩子把盆子里结的冰脱出来,凿洞穿线,提在手上敲着玩的场景。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不用过多干预,只需要在旁边守护安全,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冰雪体验,孩子们日后回忆起来都是温暖而快乐的。

    哲学思辨识物候

    对于冬至物候,古人有“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的说法,意为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鹿的鹿角会自然脱落,山中的泉水潺潺流动,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今天,随着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即使在生活小区、城市周边也能看到很多动植物。我们可以带孩子观察生态变化,写物候日记,看候鸟如何展翅来来去去、留鸟如何过冬生存,松鼠、黄鼠狼、乌鸦如何适应城市……

    节气不仅是天时,也是人时。生物会随着时间调节自身生命活动,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让我们自身跟随大自然的节奏调整时间。

    我们也可以从自然观察中引发哲思。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到达南行的极致,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从冬至开始起,太阳又开始北巡。随着太阳的回归,北半球万物萌发,开始新一年的耕作和收获。

    看看大自然,再结合我们的生活,当孩子们遇到挫折,我们要告诉他们——春夏秋冬四季流转,不会永远是春意盎然,当寒冬来临也不必丧气。耐心等待,养精蓄锐,只要熬过冰天雪地,终将春回大地。谨以杜甫《小至》诗句共祝岁末新生:“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相关文章
李峥嵘
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
专家简介
李峥嵘,20世纪70年代生于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阅读周刊和成长周刊高级编辑、京报集团视频栏目《都来读》主讲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8年北京市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著有《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孩子的问题是问题吗?智慧父母必知的心理成长秘密》、《司空不见惯:剥开洋葱里的层层世界》、《解码自主学习力:智能时代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能力》。曾两次荣获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2018年度新浪育儿盛典最佳养育图书作者奖。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