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电影《猫猫的奇幻漂流》鼓励我们: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勇敢前行
□ 李峥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无法为他们准备好应对每一个困难的锦囊妙计,但是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能力。
在热映电影《猫猫的奇幻漂流》里,这只来自拉脱维亚的小猫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电影讲述了一只小猫在大洪水席卷而来时的求生故事,蕴含着培养孩子在突发灾难或不确定世界中所需的多种宝贵品质。
无惧困难 永不放弃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当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采取行动来应对困难时,他们更有可能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效能感强的人,会把困难视为有待克服的挑战,而非需要回避的威胁”。
电影里的小猫在洪水突然来袭、家园瞬间被淹没的困境下,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勇敢地踏上求生之旅。这种对未知的勇敢探索,正是导演金兹·兹巴洛迪斯希望传达的核心精神之一。小猫在漂流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多次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但它从未放弃,始终努力寻找着生存的希望,最终绝处逢生。
小猫就像是导演本人的写照。童年的金兹不爱说话,他有很多抽象的想法,但不知道怎么表达,常因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而感到沮丧。于是,他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这不但让他找到了跟外界沟通的桥梁,也让他在动画电影的世界里大放异彩。
金兹本人的成长和他创作的故事都启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不断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从成功的经验中积累自信,从而在面对困难时有主动出击的勇气。正如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所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团结协作 组队前进
社会学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班杜拉还曾提到,“榜样不仅传递信息,还激发观察者做出类似行为的动机。”
影片中,小猫与不同的动物相遇,慢悠悠的水豚悠闲且包容,狗狗热情好动但时不时闯祸,狐猴则有些虚荣贪婪,神秘勇敢的蛇鹫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虽然它们个性迥异,但是在共同求生的过程中,从开始的警惕与戒备,到后来学会团结协作,组成了一个友好的团队。
这种经历教会孩子,在生活中与人合作往往能带来更大的力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例如在学校的小组项目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不同的同学,这时就需要他们学习影片中的动物,放下偏见,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学会欣赏他人的不同个性,不仅能促进合作,还能拓宽孩子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思维方式中汲取营养。
学会接受不可改变的结局
当大鲸死亡时,小猫虽然难过但也学会了接受这一无法改变的现实。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理解世界的规则和现实的无奈。教育孩子学会接受现实,并不是让他们消极对待,而是养成平和的心态。
就像皮亚杰所言:“智慧源于适应。”比如孩子在比赛中失利,我们要引导他们接受失败,同时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让他们明白有些事情虽然结果不如意,但过程中的收获同样重要,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
金兹在创作这部电影时,希望通过无对白的形式,让观众更加专注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他认为,即使在无声的世界里,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光辉与尊严。从一开始的小猫望着水塘里自己孤独的倒影,到最后水塘里映出四个好朋友的身影,预示着无论未来还有怎样的艰险,它们都一定会共同度过。
《猫猫的奇幻漂流》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通过小猫的冒险经历,展示了在教育孩子时,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主动出击、与他人协作并欣赏个性差异等品质的重要性。这些品质将帮助孩子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勇敢前行。
(作者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教育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