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创之光:科技创新背后的人文温度
□ 李峥嵘
在科技创新浪潮奔涌的时代,《领创之光:科技前沿的40个瞬间》(以下简称《领创之光》)如一盏温润而坚定的灯,为我们照亮了首都科研工作者探索未知的壮阔航程。这本书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以北京日报“领创周刊”的深度报道为基石,不仅是一份科技成就的实录,更是充满人文温度的时代叙事。
作为一部科技普及的主题作品,《领创之光》的内容力求报道的客观、平实与精准。这种对科学本身的尊重,使得书中每一个突破、每一项成就都建立在可信的基石之上。从两院院士到一线青年科研人员,40位科技工作者的故事都经过细致核实,确保了科学成果传播的严肃性,体现了专业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责任与担当。
这本书最动人的篇章在于,它带领读者触及了众多尖端领域:从刘嘉麒院士的火山探索到毛二可院士的雷达人生,从江亿院士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调技术,到“金属3D打印第一人”王华明教授奔向星辰大海的逐梦之旅。书中不仅记录了在8340米“地下珠峰”成功获取地质成像的科研团队,也展现了让古老白塔重现风采的文脉传承者。这些故事跨越生物医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前沿阵地,全景式地展现了首都科技工作者勇闯“科技无人区”的胆识与智慧。
《领创之光》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它将硬核科技转化为了有血有肉的温情故事。它打破了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每一项宏大科研成果的背后,都跃动着一颗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书中,科学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人物,而是有激情、有坚守、有挫折、也有欢欣的鲜活个体。他们的奋斗事迹,他们身上所涵养的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在平实而深情的笔触下得以自然流露。这种“人物+科技”的叙事方式,让严肃的科学研究化身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情感载体,让读者在领略科技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驱动时代前进的坚定脉搏与温暖情怀。
在全媒体时代追求“快”的洪流中,《领创之光》的出版无疑是一种“慢”的坚守,一种深度的回应。它细水长流地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创新印记,其价值远超于信息传递本身。它通过展现首都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人文底蕴,有力地弘扬了新时代的奋斗精神。这本书,不仅是一曲献给科技创新者的赞歌,更是一颗点燃公众科学热情的火种。
总之,《领创之光》是一部兼具科学深度、人文温度与时代高度的诚意之作。它让我们确信,在那看似冰冷的公式与数据背后,是无数探索者用热血与智慧书写的、最为动人的诗篇。这本书,正是这首长诗中璀璨的一章。
(作者系北京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教育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