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满城,我掉进了秋天的“温柔乡”
□ 祁云枝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转凉,浙江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终于“想开了”。
刚走进满觉陇村口,我便被金秋时节铺天盖地的香浪拥了个满怀。这香气,不再是城中那般含蓄,而是慷慨的、磅礴的,浓得化不开,甜得醉人。
道路两旁,挨挨挤挤的桂花树高低错落,粗粗细细,皆树树繁花。我停下细看,才真正领略到何为“闻香不见花”。
桂树的叶子墨绿,厚实而油亮,层层叠叠,将那一簇簇小花掩在叶腋间,花儿小得几乎令人忽略。金桂深黄如碎金,银桂淡黄近白似小米,间或几株丹桂,花色橙红,更为灼灼。
桂花的花瓣细小,不过米粒般大,四瓣围成一个十字,精巧得如同匠人用最细的刻刀雕琢而出。实在难以想象,它竟能酿造出这般席卷山野的奇香。
桂香是有魔力的。它不霸道,却极具渗透力,无孔不入。走在香雾中,整个人都轻盈起来,五脏六腑、思绪烦忧,似乎都被这香甜的气息一一涤荡。
满觉陇的桂树,老的居多。有一株已200余岁,树干需两人合抱,树皮上刻满纹路,如岁月写下的篆书。树枝向四周舒展,撑开如巨伞,树下聚了不少游人,或拍照,或细嗅,孩童在落花堆里奔跑,笑声与桂香缠绕。旁边的牌子上写着,这是“满陇桂雨”的标志性古桂,每年花开时,香气能飘出二三里地。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下“山寺月中寻桂子”,说的莫非就是此间风雅?北宋词人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将杭州秋与夏的美景推向了极致,以至于引得金主完颜亮心生“投鞭渡江之志”。
这桂香,不仅甜了今人的肺腑,也曾撩动过历史的波澜。然而,这般撼人心魄的力量,竟源自那些米粒般细小的花朵。小小的桂花,何以有如此能量?科学的解释是,花瓣中的挥发油含有芳樟醇、紫罗兰酮等物质,极易扩散。然而,科学道尽了其“然”,却难言其“神”。桂花不以硕大艳丽的花朵示人,而将所有灵气凝练于无形的香气之中。这恰似一种人格:不必张扬于外,但求馨香远播。内在的丰盈,远比外表的浮华更具撼动人心的力量。“艳者香浅,香者色淡”,眼前的丹桂颜色炽烈,香气果然就比身旁朴素的银桂清淡几分。
从满觉陇走出,巷口小摊一字排开,全是桂花甜品。玻璃罩里的糕块泛着鹅黄色,顶头的碎桂花像撒了金粉。我挑了块花糕趁热咬下,软糯的糕体在齿间化开,桂香愈发浓郁,混着细小花瓣,嚼起来温润有韧劲。
待到满城桂花落了,杭州人便仔细收起来,酿成蜜、蒸成糕,连莲藕、鲜栗羹都要拌进桂香。在杭州,桂花早已不再是时令的点缀,而成为一种永恒的存在。它以千年不断的香气,浸在街边美食的味道里,裹着百姓的烟火日常,最终烙印为一座城市的记忆。
(作者系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