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东坡味道” 话“东坡菜系”
□ 单守庆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由央视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川菜文化研究专家、川菜名厨胡晓远主讲的东坡美食大讲堂第二讲“东坡美食与川菜”,前不久在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宾馆成功举办。

大讲堂之外的人们联想到:川菜养育了苏东坡,苏东坡又成为川菜技艺和川菜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以致形成了独立于包括川菜在内的“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外的“东坡菜系”“东坡美食”,更被称之为“东坡味道”。

东坡味道,虽然也是民间公认的与“菜系”并列的一种因人而名的美食、一种千年不衰的味道,可它又有别于中国菜中诸多地方风味和著名流派。

滋味浓郁的东坡味道。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茶、东坡蜜酒……一百多道菜肴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这在古今菜谱中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品种最全:荤菜、素菜、凉菜、热菜、小吃、饮品等,无所不包,滋味浓郁。且以那款东坡羹为例:苏东坡利用大白菜、大头菜、大萝卜、荠菜、野菜、豆粉、米等素食食材,精细加工,严格烹制程序,在富人吃肉羹的湖北黄州,给穷苦百姓研制出这款东坡羹。它既不是菜,也不是饭,更不是汤,类似饭菜合一的“盖浇饭”,又似没有鱼的“鱼香肉丝”,素食肉味的东坡羹,好吃又营养,深受百姓欢迎,流传至今。

气味相投的东坡味道。细细品来,东坡味道不仅具有“五味调和”的鲜香味,还拥有“药食同源”的药香味。原来,“千古第一文人”的苏东坡,也是个“中医迷”、养生专家、宋代当之无愧的“药膳大师”。明末文人王如锡汇集的《东坡美生集》,把苏东坡诗词、歌赋、序跋等各种文体里的养生内容分为《饮食》《方药》《居止》等12卷。首当其中的《饮食》,汇集了苏东坡关于饮食养生的观点和论述。从中医治末病、食养食疗和古为今用的角度,如今仍很有必要仔细阅读苏东坡笔下的《服生姜法》《节食者说》《养老篇》《问养生》《养生偈》《二红饭》《煎茶》《蜜酒歌》……

情味俱深的东坡味道。林林总总的东坡菜,既有美食美味的诱惑,又有饮食养生的作用,还有饮食文化的呈现,无一不深刻透彻。苏东坡的乡友巢元修游医至湖北黄州时,给他带来眉山的苕子种子。这对于32岁离开家乡仍心心念念眉山味道的苏东坡来说,甚是欣喜。他在黄州种苕子、研发菜品,给苕子菜肴取名“元修菜”,以表达思乡之情、朋友之谊。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总是“食中有诗,诗有有食”,创作了400多首关于饮食的诗词歌赋。他的笔墨在餐桌与文化之间来回穿梭,留下了代代相传的“品东坡味道,秀东坡文化”。

体味哲理的东坡味道。苏东坡以它别具风采、富有深邃哲理的美食诗词歌赋,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饮食、养生的实际问题,引领人们走进美食乐园和哲学殿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一句一美食”的七言绝句,不仅写了竹笋、肥鸭、野菜、河豚,也在告诉我们:动物、植物、野味,都有优质食材,不可偏食。对吃竹笋的科学配伍,他又这样写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基于饮食养生的考量,苏东坡主张“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这句名言,不仅指清淡而欢愉的味道,更是他的一种体验,一种感觉,一种情杯,一种境界。

风味融合的东坡味道。在苏东坡饮食人生中,吃过北宋时期的国宴,吃过落难时难咽的苦味,吃过中国东西南北的美食。在苏东坡出生的地方、任职的地方、流放的地方、仙世的地方、葬身的地方,无处不在记叙、传颂因他而开创并得以传承的东坡味道。

东坡味道,作为书名出现在我的眼前,是苏东坡诞生970周年的2017年。这年,现代出版社推出东坡故里著名诗人王晋川的诗集《东坡味道》。而今又欣闻东坡美食大讲堂有了第二讲“东坡美食与川菜”,再一次心生感慨:东坡味道,有的写,有的讲,源远流长……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兼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关文章
单守庆
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
专家简介
单守庆,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专家。曾被授予“中国餐饮文化大师”称号。著有《厨行天下书系》《名人饮食经》《清真饮食面面观》等书。获得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