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吃种种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

为了写作关于“假吃”这篇文章,我特意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年)。该版共收入条目69 000余条,其中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近3000条。在“假如”“假牙”“假唱”等50个“假”字开头的词语里,从前到后、从后往前连看两遍,确认没有“假吃”这个词语。这种情况之下,书写没有进入《词典》的“假吃”,要不要给加个引号?我打开传统媒体的报刊和新媒体的网络,翻来找去,没有看到给假吃加引号的——不必加引号以“表示特殊含义”——假吃就是假吃。

假吃?谁在假吃?怎么个吃法?假吃当中有多少假相?诸如此类的“假吃之问”,对于喜欢吃却不曾有过假吃经历的我来说,倒是被吊起了研究研究假吃的胃口。从参加餐饮行业的活动到与食品界的朋友聊天再到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凡假吃的,一律“通吃”。这么一来,也就对假吃之假有了一些了解。

假吃者,有个通用名“大胃王”。医学科普告诉人们,正常成年女性胃容量为3斤左右的食物。有医生断言:“身体娇小的人一口气吃下20斤的米粉,那不可能!”可是,有视频为证,“大胃王”饭量真大:有吃92根烤肠的;有吃30盆米粉的;有吃20斤炸酱面的。这些原本不可能的事,似乎“弄假成真”了,其实是假吃者的假吃。

找人帮吃。“大胃王”并没有那么“大”的胃,于是找人帮吃。一分钟左右的视频,从满桌菜肴到空碗空盘叠放在一起,整个过程并非“一镜到底”的拍摄方法,而是多个镜头的切换。粉丝们步入了“以假乱真”的误区。

只嚼不咽。“大胃王”其实没让食物进入胃里,只是在嚼,并不下咽。这是地地道道地假吃了。与假吃相反,真吃是这样的: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大胃王”只嚼不咽的假吃,全靠后期剪辑拼接视频。

边吃边吐。也有真吃的“大胃王”。一个身材瘦小的女生一口气吃下10碗凉皮、10碟手擀面、10盘炒面。有人为之惊叹,有人则从另一角度拍摄到不一样的画面:她一边猛吃一边呕吐,吃进的30份食物大多被吐进垃圾桶。

吃后催吐。有“大胃王”之称的小婉,出现在“吃播”的直播间之后,以取外卖或去卫生间为由,真的来到卫生间,把40多厘米长的输料管插入自己的肠道催吐,很痛苦。这种“吃也难,吐也难”,也被列为假吃。

假吃种种,有必要做一些溯源研究。假吃的展示平台是“吃播”,即“吃饭直播”。据说,“吃播”起源于2014年韩国网络上兴起的一档“美食真人秀”节目:表演者坐在家中的网络摄像头前,向网友直播自己吃饭的过程,依靠“吃相”的受欢迎程度获得“打赏”。这种形式的“吃播”,后来逐渐走出韩国。当“吃播”在我国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单纯的品尝和点评美食,后来演变成“大胃王”的比拼。当“大胃王”的胃大而又大无法再大时,“吃播”平台的假吃上演了。

假吃,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甚至吃下数人份的食物,其中不乏通过剪辑、卡点等手段来掩盖假吃的真相,有的假吃者甚至通过催吐的方法给人以吃下更多食物的假相。在吃得极端、吃得怪异的背后,是危害健康、误导消费、造成铺张浪费,亵渎饮食文明。

在酝酿和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欣喜地看到,在多家短视频平台搜索“吃播”“大胃王”时,出现了这样的提示内容: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合理饮食,健康生活。可以想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制止餐饮浪费,在讲养生讲文明的餐饮消费中,种种假吃,销声匿迹。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兼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关文章
单守庆
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
专家简介
单守庆,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专家。曾被授予“中国餐饮文化大师”称号。著有《厨行天下书系》《名人饮食经》《清真饮食面面观》等书。获得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