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颂传扬
□ 苏 青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所向披靡 余建坤 摄

青诗白话

再过5天,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纪念日。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在江西南昌发起了针对国民党反共政策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人民解放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历经血与火的锤炼,茁壮成长,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正是:“新军举义聚南昌,打响暴动第一枪。土地革命添力量,镰刀锤头建武装。血洗征程战旗艳,火铸精兵士气昂。攻无不克频捷报,英雄史诗颂传扬。”

革命战争年代,人民解放军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民族英雄、时代楷模。我的同事、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的父亲王永生老先生,就是这无数英雄中的一员。

王永生1928年5月出生于河南林县,1945年2月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可谓功勋卓著。解放战争期间,王老曾在中野6纵46团担任卫生员,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100团先后担任军医、卫生队长、师部医院院长。1948年7月,在著名的解放襄樊战役中,他积极救护解放军伤兵,并只身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整排,被记大功一次,授予人民功臣称号。

1948年12月,身为医务兵的王永生参加了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最激烈的大王庄之战,在全连干部和骨干全部倒下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组织阵地上仅剩的八九名战士,向敌展开反击,英勇战斗,将突入阵地之敌全部歼灭,最终守住了阵地。战后,王永生被记特等功一次,并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9年1月,由旅长尤太忠、政委邵子言签发,寄往王老伯家乡的立功喜报称:“王永生同志在淮海战役全歼(国民党)十二兵团战斗中,不顾一切,除完成本连救护任务外,并积极帮助其他连队彩号换药十名。战后因干部负伤,即挺身而出,负责整顿各种组织,恢复连队工作,鼓动士气。且平时工作积极主动努力,立下了特等功。特向贵府报功,表示庆贺。”

大王庄之战,号称淮海战役最惨烈的一仗,战斗从1948年12月9日晚开始,至12月11日凌晨结束。在不到一天半的战斗中,敌我双方在这个只有40余户人家的小村庄竟然投入了7个团的作战兵力。战后,整个村庄除了几堵断墙,几乎被夷为平地。王老所在的中野6纵46团是老红军团,战斗力特别强,他们团是在华野7纵59团和60团经过9日晚一整夜战斗伤亡过大的情况下于10日清晨投入战斗的。据王老介绍,那天的战斗异常激烈,敌人轮番攻击,双方反复争夺阵地,敌人的坦克多次攻击到了我军侧后,但最终还是被我军步兵牢牢地堵住了。

王老所在的连队有一百多人,战斗中,他把40多名伤员救出了战场,其余同志都牺牲在战场上了。王老说,他和战友将攻入阵地的敌人全部消灭后,此时已是黄昏时刻,阵地上特别安静,没有一丝动静,让人感觉瘆得慌。天快黑的时候,走过来一个人,近了一看,原来是团长。到了跟前,团长问王永生阵地上还剩多少人,回答说就剩我一个人了。团长一阵沉默,然后说道,你的任务完成了,跟我走吧!王老就这样撤出了阵地。

据王老介绍,淮海战役前,他们部队没有一个特等战斗英雄,淮海战役结束后,一下子就产生了包括王老在内的11个特等战斗英雄。战斗之激烈、之残酷、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2016年12月,由美国著名导演梅尔·吉布森执导、反映二战冲绳岛战役的故事片《血战钢锯岭》在中国公映,我第一时间观看了影片。电影讲述了美军上等医务兵、虔诚的基督教徒德斯蒙特·道斯拒绝拿武器上战场杀敌,一度被同伴视为胆小鬼,但是,当部队在炼狱般的钢锯岭战场上溃败时,他却只身留下,舍生忘死救助伤员,成为军中偶像。

我认为,同为医务兵,相比德斯蒙特·道斯,王永生老伯的英雄事迹更值得颂扬。他不仅在战场上救助了大量伤员,而且还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拿起武器,带领阵地上剩余的战士英勇杀敌,牢牢地守住了阵地,最终夺取了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王老历任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郑州市卫生防疫站党总支书记等职,继续为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2017年春节,为了表达对年届90岁老英雄的敬意,我特作《赞王永生老英雄》藏头诗一首,敬祈王老幸福、康寿。“王者谦逊不大言,永守初衷本色鲜。生擒群敌立殊功,真情救伤励前线。英华青春献朝鲜,雄才医术谱新篇。万众敬仰军典范,福如东海寿无边。”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