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谨记食为天
□ 苏 青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青诗白话

一个地方的特色,除了人文地理习俗外,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吃的方面。2018年10月下旬,我带队赴山西岚县进行中国科技馆与该县社科乡下马铺村开展脱贫结对帮扶调研,对那里的土豆食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岚县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土豆,这里昼夜温差大、土壤松软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种植的土豆不仅产量高、品相好,而且口味佳、无病毒。2014年,岚县土豆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山西省一大地理文化名片,从此闻名全国。我这是第三次来到岚县,每次都品尝到了不同的土豆食品,如蒸圪姜、黑绺子、捣拿糕、烤土豆、凉夷子……可谓花样繁多,令人难忘。近两年,岚县人又推出了“岚州土豆全宴”,还拍成《舌尖上的土豆——岚县土豆宴》在各大电视台播放,一时可谓家喻户晓。住在岚州宾馆,每个房间的抽屉里都放有两副扑克牌,画面和文字展现了这一全宴108种土豆菜肴和主食的做法及品相,更是让客人进一步加深了对这里土豆食文化的印象。

其实,我以为,在小小的土豆上竟能做出这么丰富的饮食文章来,除了反映出岚县人的聪明睿智外,从另一个侧面更说明岚县过去生活的贫困和食物种类的匮乏。试想,在那些生活富庶、食材丰富的地区,人们还有必要精心仿制廉价的“土豆鲍鱼,土豆海参……”吗?还有必要挖空心思做出那么多花样的土豆全宴吗?

这就如同在河南南阳一带,人们有对客人敬酒先端三杯的习俗。18年前,我初到南阳公干,当地官员设席款待,先让我独自连喝三杯白酒,然后再杯数对等互敬。我开始以为是主人欺生,但听朋友一番解释后,只好怀着感恩的痛苦心情接受了这种不平等的敬酒礼遇。朋友给出的理由是,南阳过去很穷,酒是稀罕物,主人不舍得自己喝,待客必须先“端三杯”,以表诚意和礼让。“端三杯”其实和“岚州土豆全宴”是一个道理,都是贫穷给闹出来的。

可见,吃,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是多么的重要!吃,不仅关乎饱肚腹、犒口福,更关乎待客的礼仪、人品。大而言之,还关乎人心安定、社会和谐、政权稳固。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少了,民心就容易骚乱;食缺乏,老天就有可能坍塌;食没了,民众难免揭竿而起。因此,为政者,必须把粮食安全视为首要,谨慎对待民众的饭碗,高度重视“三农”。这正是:“柴米酱醋油酒盐,民生谨记食为天。仓廪富足知荣辱,碗筷乏匮虑倒悬。假大虚空水洗月,厚实充盈牛耕田。为官用权须审慎,执政如同烹小鲜。”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也日益紧张;遇上急着想出政绩又不怎么体恤下属的领导,工作加班加点将难免成为新常态。《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抨击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痛批一些领导管理无方、急功近利,让员工无节制地天天加班,呼吁干部职工常回家吃饭,多与亲人团聚。文章读后,令人感动,让人感慨。我这一辈子,因工作繁重、过于认真,加班乃家常便饭;因管理无能、关爱不足,也没少“祸害”下属加班加点。今日思来,倍感愧疚,当“痛改前非”。

某日晚,见一过去同事在朋友圈发其与配偶欢聚王府井东来顺饭馆照片,遥观热气腾腾涮羊肉,思赏美味垂涎京味小吃,远眺其乐融融家庭气氛,不禁陡生艳羡、无限感慨,遂作打油一首,附后点赞:“羊肉薄切能透风,京味小吃芥末墩。夫妻和谐东来顺,温馨恩爱满酒盅。”

前两年告假回老家探望父母,家人带我和夫人游览了长沙郊区的靖港古镇,遍尝凉粉、甜酒、米豆腐、百粒丸、擂茶、糍粑等家乡小吃,倍感欣慰。走进一号称被《舌尖上的中国》录播过的小面馆,立刻被杠子面独特的制作工艺所吸引。老板告诉我,杠子面是根据中国手工面条三大传统技法“压”“拉”“切”中研究出的“压面”和“切面”综合研制成的特色面条。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擀面:把一根胳膊粗细的竹杠一头固定在墙里,人坐在竹杠的另一头反复骑跳压面;这样压出来的面,薄如纸,韧如绸,起锅并配上码子后,风味独特、爽滑劲道,让人赞不绝口,杠子面也由此得名。

触景生情。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被生活煎熬的过程,就是被事业历练的过程,就是被社会碾压的过程,就是被岁月摔打的过程。每一个孩童的长大成人,无不曾历经生活的磨难;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内心,无不充满了酸甜苦辣。品尝着故乡的美味小吃,不禁口占小诗一首,以表人生的一点浅薄感悟:“凉粉甜酒米豆腐,靖港小吃风味古。糍粑擂茶杠子面,人生滋味锤压煮。”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