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竞相妍
□ 苏 青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擎天钢侠呈智艺 任继伟 摄

“人在幼时富疑猜,科学启蒙心智开。铺就思想畅飞地,无拘无束画未来。”10月16日晚,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恐龙广场,一百来个孩子趴在地上,在一块200平米的巨型画布上尽情竞笔涂鸦,共同用色彩和幻想描绘各自心中未来的科学世界。这是中国科技馆2019年“科学之夜”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公众参与项目——“科学画未来”的动人场景。

2018年,中国科技馆首届“科学之夜”一炮打响,这既给了项目策划人、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叶菲菲莫大的欣慰,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她和伙伴们把今年“科学之夜”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科学、科幻、艺术融汇共生”,以全新的面貌庆祝新中国70华诞和中国科技馆新馆开馆10周年。活动内容包括“科学真好看”“科学真好听”“科学真好玩”以及“科学画未来”4大版块,按国庆长假和中国科协“国际会议周”两个单元开放,为观众打造精彩的科学盛宴。

在“科学真好看”板块,“科幻机甲秀”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项目。馆外西广场首次展出了由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孙世前与范尔蒴联合创作的“丝路机甲·起点”巨型机甲,以及十二生肖主题人形机甲系列。通过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机甲群内部灯光变换,辅之外部灯光点缀,衬托奥运塔美轮美奂的灯光秀背景,整个西广场淫浸在色彩多姿、神秘莫测、变幻多端的光影氛围中,给观众营造了一个未来机器人世界的梦幻景象。

据孙世前介绍,“丝路机甲·起点”巨型机甲身高10.1米,是世界上第一个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大型地标式机甲艺术作品,创作灵感源自于天安门广场的正阳门。前些年,外国人设计的机甲在前门展出给了他很深的刺激,于是便发誓要制造由中国人设计、具有中国元素的巨型机甲。而完成这项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和高超的设计能力,还需掌握机械性能、自动控制、材料特性,并充分考虑机甲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操性,是一项设计、制造、控制、表演相融合的高超艺术。2018年,孙世前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将这款作品在正阳门展览,意蕴守护“丝绸之路”上这一“商贾远行的起点,万国来朝的终点”,让中国机甲艺术设计一下子就走到了世界前列。

让游客感到惊喜的还有,首次在首都展出的“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实物也在西广场“现身”。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分对接仓和生活控制仓两部分,主要执行控制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和载人环境的任务。在紫红色神秘灯光的闪耀下,公众通过参观空间站核心舱实物,直接观看、考察航天员的工作、实验及睡眠区域,可真切地感受航天员的工作、生活环境。

10月中旬,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9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国际科学理事会执委会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先后在奥林匹克园区召开。10月15日的“科学之夜”国际会议专场,来自“湖广会馆”的艺术家为会议代表专门表演了国粹川剧变脸和京剧《大闹天宫》。眼花缭乱的变脸表演和孙悟空精彩的打斗,让到场的外宾们目瞪口呆,惊讶不停,喝彩不已。

川剧脸谱和川剧变脸形成于清朝,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传承的艺术瑰宝,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变脸是川剧中的独特表演艺术,集写实、娱乐、夸张、技艺于一体,表演中融入多种唱腔、舞蹈动作,重在通过变脸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常常在表演的高潮部分压轴出场,这一象征巴蜀文化的绝活广获观众喜爱。

变脸表演又分整脸变和局部变脸两种,或是更换整张脸谱,或是改变整张脸的颜色;变脸的次数又有“三变脸”“五表脸”“九变脸”之分,尤以“九变脸”最难。传统表演大都通过“吹灰变脸”,现已发展为运用抹脸、吹脸、扯脸、转头、复脸、运气等技艺,极大地丰富了表演内容,提高了表演难度,发展了变脸表演艺术。现代变脸表演还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加入了动漫人物形象,让人耳目一新,使得艺术生命力更加旺盛。这真是:“科馆十月不夜天,火树银花竞相妍。川剧变脸客惊诧,悟空闹天神翻掀。擎天钢侠呈智艺,天和雄姿秀美颜。日以继夜丰施教,喜听孩童笑语喧。”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