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忆宛若水流西
□ 苏 青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近日,“摆摊”一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放开商贩街边摆摊,给更多的民众提供了就业、谋生机会,受到广大民众点赞。

允许并鼓励街边道旁有序摆地摊,对疫情期间破解民生难题、促进经济复苏意义重大。但是,也有个别媒体不实事求是,把摆摊美化为“高大上”,甚至写出可“每天收入三万元”不切实际的话语,着实让人恼恨。其实,摆摊实为底层民众谋生养家无奈之举,社会发展更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以此带动实体经济兴盛,继而提升全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感于斯,我作《七律》一首,以表情怀:“疫情更晓庶民艰,理政兴国饪小鲜。且让炊烟接贯地,莫将蠢话鼓喧天。莺歌燕舞晴空碧,日度家居饱饭甜。摊贩非能兴经济,生存总在富康前。”

说起摆摊,勾起了我儿时的种种记忆。改革开放前,摆摊属“资本主义尾巴”,是绝对不允许的,但生存的压力仍然阻挡不了人们用流动“摆摊”的法子养家糊口。这其中,打爆米花和卖麦芽糖,让我记忆深刻。

我儿时在长沙生活,长沙人把爆米花叫作人参米。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收入微薄,加上物质匮乏,平时很难吃到糖果点心,打人参米则成为孩子们解馋、开胃的快乐时光。只要米炮匠挑着炉子一吆喝,满院的孩子就会抱着脸盆,拿着舀好的一小碗米,争先恐后跑出门,在米炮匠的炉子旁排好一溜队,等着打人参米。

打人参米的铁锅黑乎乎的像只硕大的葫芦,米炮匠把生米倒进锅里,数数加入几粒糖精,用力拧紧锅口后,便把铁锅架在火炉上慢悠悠转动。火炉连着一小鼓风箱,米炮匠一手前后往复拉扯风箱,一手左右来回摇转炉子,间或腾出手来往炉中添煤加柴,时不时瞟一眼铁锅转把上的压力表,风箱扑哧、扑哧响,炉子哐当、哐当转,煤火一闪一闪亮,颇有节奏感、画面感,让我看得如醉如痴。

最激动人心是爆花的那一刻。压力、火候一到,但见米炮匠先把黑锅翘起,放在支架上,然后抖开一条由橡皮和麻布交织编成的厚重大长袋子,再把黑锅伸进袋口,让锅把杆从袋口前端洞眼中冒出,最后操起一根空心铁棍套在铁锅杆上,猛地往后一拉,只听“嘭——”的一声巨响,膨胀的米花伴着浓浓的白烟喷涌,把原先干瘪褶皱的皮麻袋子冲得笔直,涨得充实。接着,米炮匠提起皮麻袋,上下抖动,让人参米聚落袋底,遂解开出口,对准脸盆,一盆雪白、饱满、膨大的人参米便呈现在面前。

此时,空气中弥漫着稻米膨化后的清香,家门口飘荡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声。这真是:“钱少食乏饿肚皮,何来点心解馋痞。一声炮响闹街巷,孩童争爆人参米。”

换麦芽糖又是一番风景和快乐。平时,你就要把家人刷牙用完的牙膏皮收好,吃橘子剥下的橘皮以及橘皮上的筋丝晾干,杀鸡撸下的鸡毛、破开鸡胗撕下的黄膜洗净、晒干……然后一一收藏起来。待听到门口传来“钉磕”“钉磕”悦耳的铁板敲击声,就可以拿出那些藏物,跑出去换麦芽糖了。卖糖人有的是挑货担,有的是推小车,麦芽糖通常成整块码放在一块凹陷的木头平板上,糖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米粉,上面再盖一块厚布遮挡灰尘。

卖糖人会根据你递上的藏物性质、数量和品质进行估价,并根据估价确定可换多少麦芽糖,然后拿出一把厚实的铁刀,将它摁放在糖面的某个位置上,再用一把小铁锤连续敲击铁刀背,把麦芽糖一块块敲下来,以此完成双方的交易。交易过程还可以协商,如果你觉得不公平,可让卖糖人再敲一块予以补偿。若是碰到好心的卖糖人,即使有的孩子无藏物可交换,卖糖人看到孩子眼巴巴地流着口水盯着,常常也会敲下一小薄片麦芽糖,让他解解馋。真的是:“遥记当年味单一,牙膏皮换麦芽饴。钉磕钉磕音犹在,童忆宛若水流西。”

回到今天,打爆米花和换麦芽糖这类流动商贩生意,早已销声匿迹。但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民众仍然需要用摆摊经营的方式谋生活命、养家糊口。地方政府最大的功德不是追求城市表面的光鲜亮,而是让每一个居民都能通过合法的经营和辛勤的劳动,顽强地生存,体面地生活,期盼地富裕。解禁街边道旁摆摊经营,是执政为民务实的善举,但在放开的同时,既不要“一刀切”,也不应“一窝蜂”,而是应该加强管理、因势利导、合理规范、贴心服务,避免挤占道路、影响交通、弃物污染、噪声扰民、假冒伪劣等老问题再次出现。

我以为,这才是对地方政府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真正考验。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