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林中奏交响
□ 苏 青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金水夕照 刘咏梅 摄

“一场新雨枝叶繁,锦带黄花暗递香。款款,何人能解痴情双,怒放凋零又何妨?//金乌醉醒妒曝光,竹杨仗义舞青芒。杠杠,风劲臣服炎输凉,百鸟林中奏交响。”

2020年5月26日,北京中雨,夜间风劲,气温骤降。次日凌晨,上班前赴中国科技馆旁边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急走锻炼。但见,空气清新,花草繁盛,高树舞蹈,阳光和媚,百鸟齐鸣,不禁心潮澎湃,诗兴大发,作上述长短句一首。自我感觉有点词的味道,遂取我和妻子名字相娱,自创词牌“青静欢”,是以为记。

如果说诗是世界上各种文字通常都拥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词恐怕则是中华汉字独有的文学艺术了。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的文学创作高峰,另一方面也表明,词是介乎于诗与曲之间的一种文学形式。“上不类诗,下不类曲”,李笠翁的这一名句或许可作为此说之依据。

有学者认为,词是为了配合隋唐燕乐歌唱而依其曲调创作的以长短句为主要形式的新兴音乐文学样式。这样的定义既讲清楚了词的起源,也道明白了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作为诗的一种别体,词“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出自于明代徐师《文章辨体序说》),应该是它最重要的特点。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也是词的格式的表征。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阕数,以及每句的字数、断句、平仄、押韵上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规定。你可以说“写诗”,但却要说“填词”,词牌就是给创作者划定的写作框框,你只能在这个框框内按照一定的音韵码字,越出这个框框码出来的句子,就不能叫词了。

这一点很像律诗。从某种意义上说,词是长短句的律诗,律诗是整齐划一的词。

我的朋友林海对诗词颇有研究,他在《林海谈诗》著作中借助结构主义理论,对汉语古典诗词格律进行了解析。他认为,词的结构是从一个汉字开始生长的,一首词可以取3 至 6 个汉字作为词的种子,根据“邻眼平仄相反”等规则,以词的种子为基础,通过对偶、粘连、重复、变化,就可以逐步生成一首词的格律。按照他的方法,你可以轻松地创造出许许多多新的词牌。

每一种词牌的格式,叫做这一词牌的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断句、平仄、韵脚等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从古至今有很多词谱供初学者学如何填词,如清人编写的《钦定词谱》《词律》,今人编写的《中华词律辞典》等。这些词谱通常都会给每个词牌拿一些名家词作示范,让初学者模仿、借鉴,使其便于更好地理解词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同作者在创作同一词牌的词作时,其在字数、断句乃至平仄上都会有一些差异。最先创造这个词牌的人,他的作品常常被视为正体,其他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的作品,则被视为变体。

所以说,当你看到有人填某一词牌的词,其字数、平仄等与你所熟悉的某一同一词牌的名作不尽相同时,千万不要以为一定是他搞错了,还是认真查证清楚了再说为好。

58字以内的短词被称为小令,91字以上者为长调,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之为中调。就填词的格律要求来说,通常,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次之,长调则较宽。

我没有林海大哥自创严格意义上词牌的本事,我写诗、填词往往是凭感觉。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几天,北京连刮大风,并伴喜人春雨,之后雾霾尽散,天空碧蓝,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人不胜感慨,我遂作如下类似于长调的长短句一首。

“一场大风,劲刮两三日,洗涤,四季最美春,五洲尽享芬芳意。看六方清澄爽净,七彩祥云,自八面汇集。九虑冠疫,严防死控,当十全谋划周密。百日辛劳,举国千军聚力,万里河山妖霾定扫清,亿众同心归一。//喜雨兆佳讯,淅淅沥沥,毫微潜润,节气分厘。听燕子呢喃,喜鹊喳叽,争先寻虫米。喜吐故纳新,忽换丽妆,柳丝垂荡,花香四溢。欣疫后孩童,可爱顽皮,飞扬稚气。莫辜负大好春光,谨珍惜,点点滴滴。”

整首诗中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15个汉字数字,以及“米、分、厘、毫、微、丝、忽、纳、皮、飞”等10个汉字长度单位。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1毫米等于10丝米,1丝米等于10忽米,1忽米等于10微米,1微米等于1000纳米,1纳米等于1000皮米,1皮米等于1000飞米。

就算是我自创的词牌吧!由于内容与汉语的数字和长度有关,不妨冠名《数度长调》,题目为《疫中春天》。

纯属自娱自乐,让各位朋友见笑了。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