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历史正本源
□ 苏 青
来源:科普时报 2021-02-28

2020年9月13日,作为北京理工大学80周年校庆系列文化活动之一,《待到山花烂漫时——丁敬传》(以下简称《丁敬传》)新书发布会暨学术座谈会在该校机电学院举办。

北京理工大学是我的母校。丁敬教授是著名的爆炸力学专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和主要奠基人,曾任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副院长,力学工程系(机电学院的前身)由他亲手创办。我就是在这个系读的大学和研究生,又是最早写丁先生小传的人,还是“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丁敬传”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因而对《丁敬传》的出版尤为关注,深感欣喜。

丁先生一生历经坎坷,贡献颇多,其中两件鲜为人知的事件最令人称道,一是参与创建“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以下简称“留美科协”),二是澄清火药发明归属权西方学者的谬误。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可见1997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力学卷2》和2000年第2期《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1948年9月,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从浙江大学毕业3年后,丁敬遂赴美国求发展,并入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读研究生。还在浙大读书、任教期间,丁敬就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并受他们影响给师生宣传进步思想;到美国后,他在国内共产党员朋友指导下,继续在留学生中开展各类爱国进步活动。

1949年6月12日,鉴于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在美留学生开始聚会讨论应该为即将诞生的新生红色政权做些什么工作等问题,“留美科协”遂在匹兹堡成立,并通过了由丁敬起草的会议宣言,推选葛庭燧、侯祥麟、华罗庚和丁敬等主要发起人为协会理事。在之后的一年多里,丁敬负责主编并蜡刻《留美科协通讯》简报,报道国内形势变化,转载解放区和香港进步报刊文章,刊登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留美科协”会员来信,给在美中国留学生以巨大鼓舞。

到了1949年10月,年仅25岁的丁敬已任“留美科协”常务理事,全面负责协会工作。1950年6月,“留美科协”召开年会,丁敬主持会议,确立了以“认识新中国,为回国参加建设做准备,一切为了回国去”的协会工作重点,继续广泛动员留学人员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留美科协”近800名会员中,就有400多名会员先后离美回国,为祖国输送了一批高级专门人才。参与创建、领导“留美科协”并动员广大留学生回国,成为丁先生一生中最光辉的一页,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搞了几十年燃烧与爆炸理论研究,丁敬教授怎么也没有想到,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在国内可谓妇孺皆知的事实,但在国外竟然没有得到专家学者同行们的认可。1980年10月,丁敬出席第七届国际烟火技术学术年会,并就中国发明火药以及烟火技术发展做专题报告。他非常惊讶地发现,与会国外专家学者对火药是中国发明的这一事实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火药应该是13世纪的英国人罗吉·培根(Roger Bacon)发明的。

这件事对丁敬的震动非常大。回国后,他马上开始多方收集资料,考证中国古代火药的起源、火药在中国的早期军事应用、火药技术的发展,以及火药理论的早期研究等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他以大量确凿的文献资料和事实,进一步证实了火药是中国人最早发明这一铁的事实。

丁先生的研究表明,火药的原始配方及其燃烧性能初见于公元8世纪左右中国炼丹家的著作;到了公元10世纪,火药在中国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仁宗时期(公元1040年)出版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就记载有火炮、蒺藜火球和毒药烟球的火药配方。这是世界上最早冠以火药名称并直接应用于3种实战武器的火药,远早于生活在13世纪的英国学者罗吉·培根。

丁敬还第一个考证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爆炸冲击波及其杀伤作用进行科学描述的国家,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论气》这部著作中已经对火药爆炸产生冲击波的杀伤作用做了接近实际的描述和分析,并认识到冲击波可使人耳聋、内脏损伤或致人于死。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烟火技术学术年会上,丁敬专门做“火药和冲击波在中国的发现”学术报告,以无可辩驳的研究史料,让与会者十分信服地接受了火药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事实。

有感于丁敬教授做出的上述两大突出贡献,特填《南乡子》词一首,以表对已故老领导、老专家的由衷敬意:“内战起烽烟,求索负笈美利坚。新政慕崇协会创,魂牵,书写归国报效篇。//火药禹城研,怎叫英人冠名前?考证确凿驳谬论,欣然,历史澄清正本源。”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