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米粉始长沙?
来源:科普时报 2021-12-03


米粉是南方常见的一种特色小吃,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沥水、磨粉等工序挤压成型的条状食品,有的地方又称米线。为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多地有名的招牌小吃。可位于长沙城区并不起眼的易裕和米粉店却喊出了“天下米粉始于长沙”的口号,且还有理有据。

易裕和米粉店创建于2008年3月,店名冠店主易家姓氏,取富裕和谐之意,店里挂的另一块招牌为长沙米粉博物馆。橱窗展出的实物、图文显示:1974年,长沙市在新建火车站时发现了西汉墓葬,经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西汉铜器、滑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的8件滑石器均刻有器名,分别为仓、井、磨、灶、鼎、釜、甑、镜。考古专家考证后认为,仓储米谷,井水淘米,石磨碾粉,炉灶生火,鼎釜煮浆,甑蒸粉皮,平镜摊切。这些滑石器集中葬在一起,正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米粉作坊!

作为长沙人,我自然认为“天下米粉始于长沙”值得骄傲,但总觉得这种考据有些牵强。瞧瞧,还有更邪乎的米粉起源之说——说是秦始皇当年攻打桂林时,所率北方士兵吃不惯南方米饭,导致战斗力下降,于是,当地厨师就把稻米磨成粉浆,制作成面条状食品,以解士兵思乡之愁苦。然而,《地方文化研究》2021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论中国米粉起源于江西》,我以为说得更为靠谱。该文作者林志捷利用江西地方志等历史典籍和文献对米粉的记载,借鉴钱钟书《管锥编》对古代文献中有关米粉记载的梳理,分析、总结前人关于米粉起源的误判,并与不同地区历代米粉文献进行比较,得出了“中国米粉起源于江西”的结论。

唉,不替古人操心了,还是回到吃米粉的现实中。退休后回长沙陪伴父母,每天都是假日,一家人来到易裕和米粉店,让我再次领略了湘味米粉的独特乡味。

湖南人把吃米粉叫“嗦粉”,每天的生活就是从早上嗦一碗米粉开始。米粉以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爽滑入味,方便实惠,深受广大食客喜爱。“嗦粉”二字很形象,很传神,把食客面对美味的迫不及待,以及米粉便于快食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米粉通常有汤粉和炒粉两种吃法。我在湖南和江西都长期生活过,江西人喜欢吃炒粉,青蒜辣椒肉丝炒粉是老表的最爱。湖南人更爱吃汤粉,汤底和码子由此成为米粉是否好吃的关键。

常见的米粉汤底有猪骨汤、牛骨汤、土鸡汤、甲鱼汤……骨头汤通常是用腔骨经文火慢慢细细煨炖而成,熬制成的高汤呈乳白色,香气四溢,号称骨髓里的鲜味都融进汤里了。码子有炒码、煨码之分,炒码现点现炒,煨码则是提前制作好的码子。煮熟的米粉捞进盛有底汤的碗里,再浇盖上中意的码子,一碗米粉大功告成。老长沙米粉店至今还流行买家和卖家心照不宣的嗦粉俚语,比如顾客说“轻挑”,表示米粉量可少一些;说“重盖”,就是希望码子多一点;说“宽汤”,则表示底汤要多放。这让我这个客居他乡的长沙人也有点云里雾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了拢住顾客,米粉店的配菜通常都免费,客人尽可放开吃,风味独特的酸豆角、油渣子、凉拌包菜勾起了我记忆中熟悉的味蕾。

亲朋好友欢聚,共品湘味乡情,高兴之余,填词一首《一丛花》:“天下米粉始长沙。钟爱庶民家。轻挑重盖宽汤上,有嚼头、香辣酸滑。糖油粑粑,佐餐湘味,大蒜炒鸡杂。//便民饭店顶呱呱。实惠又好恰(长沙土语,意为好吃)。美食文化新施教,乐休闲,扑克茗茶。思乡念故,亲朋相聚,嗦后共赞夸。”



相关文章
苏 青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
专家简介
苏青,1961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科技导报社社长、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等职。出版有《航天多型号计划编制方法研究及进度控制》学术专著(合著),以及《岁月如歌话人生》《携诗远行畅情怀》科学文化著作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