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之后,人们便投入到了越来越浓烈的“年”的氛围之中。这不,笔者响应国家的号召,准备一改往年春节假期必回南方父母家过年的习惯在京就地过年。
明事理的老娘得到消息后,立即动手准备了“妈妈味道”的年货快递过来。收到远在云南的老娘寄来的年货时,发现里面除了妈妈亲自做的我们家过年必吃的酥肉、香肠等之外,还有牛肉干巴,就得瑟地在朋友圈晒了一下。于是,就有好事者问什么叫干巴?是干巴巴的牛肉吗?
西南联大时期,曾在昆明生活数年的大文人汪曾祺先生专门为非云南人写了一篇讲云南美食的文章,里面就写到了牛肉干巴。在他的笔下,牛肉干巴,“就是将牛肉切成长条,腌制晾干。饭馆里有炒牛干巴卖。这东西,据说生吃也行。马锅头上路主要带牛干巴。刀切成薄片,酒饭皆宜”。可以想象得到,当年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到了饭点时,马锅头边喝着云南普洱茶边吃着牛肉干巴时一脸陶醉的情景……于我而言,用热油炒好的牛干巴,其实已经是一道随时可取用的零食了。
而今年的牛肉干巴,份外的有味道——妈妈在视频里说:“知道你‘笨’,不会切,我已经提前替你切好片了,你收到后只需下锅用热油炒一下就可以吃了。”无论你年龄有多大,哪怕如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笔者,在妈妈的眼里,仍然是那个不知柴米油盐、不会下厨的女儿。真可谓是:有妈的孩子是块宝!从前,自己的眼睛只望得见那心里可以想到的、离父母越远越好的远方;现在,自己的眼睛里只有那父母蹒跚的客厅,才是自己一心追逐的远方。
毫无疑问,年味是越来越浓了。为了严格执行疫情常态化下的防疫要求,单位的年会采用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在会上,会务组特地安排了送“福”环节——由单位最年轻的男、女员工为大家送“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康。真可谓是,做文化的事,过有文化的年。
实际上,春节贴“福”的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贴春联时,往往会将字倒过来贴,“福”倒即为“福到”,引为“幸福已到”之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过年,其实是特指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历史学家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悠久到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民间甚至有正月十五之后才能离家出远门的说法。
而离家在外的人常说的要回家过年,其实指的就是必须赶回家吃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的年夜饭。每年当我们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妈妈总会感叹:一年到头,忙的就是这个合家团圆饭。
吃年夜饭,说吉祥的话,这是中国人过年必须有的程序。在笔者小时候,父亲觉得我比姐姐们长得廋小,于是总会特意夹一大块年菜——饵块(北方叫年糕)夹火腿笑着放到我的碗里说,“吃了这块白里透红的饵块三明治,快点由‘排长’变成‘团长’!而今我果然变成了BMI(身体质量指数)超标的“团长”。只是,父亲的笑容只能在梦里看到了。
春节期间,必须要有的一个程序就是拜年,特别是正月初一的时候,长辈都会带领晚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向对方祝颂新年,祝福吉祥,辈分较低者还须叩头致礼,受贺者则用红包(压岁钱)、点心、糖果等热情款待来宾,谓之拜年。今年看来,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线上视频拜年将会成为一种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