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的美好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4-20

    随着图书出版业的日益繁荣,人们想要获得一本心仪图书的愿望很容易就可以达成。在阅读的日子里,你也许会惊喜地发现,阅读的世界是何其的浩瀚,以致不知道究竟是哪本书深深地影响了你。

    品一杯茶,懂茶的人自会随四季的变化而悄然变换杯中的茶品;读一本书,则更显得私人化了。我大致会阅读到3种书:签名本、落款本与题字本。当然,不管是签名还是题字,还得看出自谁的手。笔者存了不少作者签名本,这些书的扉页上记录下了自己与作者的一片片深情。如《踪迹》作者李红艳教授,就在扉页为笔者写下了“给最知性编辑”的题字。自己也会从书店购买心仪的图书,在扉页写上得此书的心情,并落款且盖上自己的印章。如自己曾用钢笔郑重地在《百年曾祺:1920-2020》的扉页写下了“在图书馆偶然得借此书,读了再读,一借再借,一还再还。今天终得此书永远属于自己。喜欢!”

    虽说有“书非借不能读也”一说,但读到念念不忘的书时,还是想收入自己的书房,当作自己的隐私,轻易不会拿出来示人。

    笔者最得意的书品是看到老同学的翻译作品《达·芬奇笔记》出版,当笔者出差到她那里相约小聚并掏出她的作品,请她在扉页上题字时,尽管老同学嘴上说着“如果早知道你对这书感兴趣的话,我送你一本好了,何必大老远地从北京带过来……”但从她欣然提笔写下“常住青山里,动人不须多。米子”的题字中,感受到了作家与读者成功实现线下见面的喜悦。今天,这本书成了自己的枕边书,书的译者米子成为了漓江出版社的总编辑。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虽然传下来的私人藏书楼不多,但私人藏书者却不少。如研究者统计,著名的梁启超先生藏书3470种共计41819册。而从带着大家“春水煎茶,听雨看花”得半日之闲的周作人先生的日记来看,他隔三岔五地必到书市淘书,想必苦雨斋里的藏书也是少不了的。

    现而今,有许多成功人士,不管他赚得多少资产,往往会把幸福感归结于能够享受阳光下,品一杯茶读一本书的美好!

    这种一杯茶、一本书的幸福,今天的你唾手可得。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协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关文章
童 云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童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传媒界校友会副会长。著有人物传记《曹雪芹》、长篇原创小说《心路》以及系列茶书《茶之趣》《一壶普洱》《帮你成为泡茶高手》《中国茶叶的那些故事》等。在《科普时报》开设茶文化栏目《茶知道》,并设立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可普茶客”与粉丝交流品茶读书写字心得。最大的心愿是作为爱茶的图书编辑为爱茶的作者出版中国茶系列图书。曾获“2016年至2020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特别贡献奖”(中国作物学会,2021),“2020年度中国农业大学十佳新闻宣传员称号”(中国农业大学,2021),“优秀科普工作者”(科普时报,2023),“2023-2024年度中国农业大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农业大学新闻中心,2025)等荣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