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见茶友在朋友圈晒“2022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信息,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那“茗战”中的“茶汤对茶样”比赛。
对于大多数爱茶者而言,爱茶,除了爱其入口时诱人的滋味之外,那色泽各异的茶汤带来的视觉享受也无可替代。这不,茶汤汤色作为茶叶感官评审项目之一,其评分系数占比5%―10%。但此茶汤非“彼茶汤”——北京传统小吃!
这里的茶汤,特指冲泡茶叶后,滤入茶碗中的茶汁。不同茶类的茶汁,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亮度和清浊度。比如,绿茶汤多为绿明,红茶显红亮,青茶显橙黄色,黄茶、白茶呈黄色,黑茶具棕色等。即使是同一茶类,汤色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从而也成为爱茶者对同一款茶反复冲泡,品尝对比的乐趣。
提起“彼茶汤”,却让对国茶爱入骨髓的笔者长了见识。那天,与几位老友聊起“饭后可以来碗茶汤解腻”的话题,只见同座的“老北京”满眼疑惑、欲言又止,笔者当即对他“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来,在“老北京”心中,茶汤一般是当早餐来吃的,而笔者竟然在饱餐之后再用“茶汤”来解腻,真是让他有些搞不懂了。
在民间,人们总是愿意把一些美好的事物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一代代地流传下来。源于明代的北京茶汤当然也有着美好的传说。明朝初年(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设光禄寺为礼仪祭拜的机构,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禄寺研制了一种以稷(小米)为基底的粥,命名为茶汤。在祭祀拜天之时,赐文武百官各一碗。因此,在老北京人心中,茶汤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吃茶汤,是身份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种带有祈福意义的老北京茶汤便传到了天津以及山东济南等地,并成为当地的传统风味小吃,而且山东人还形成了自己的茶汤冲泡方式,从此有了北京茶汤和山东茶汤之分。
与现代茶人眼前的那碗用茶叶和开水冲泡出来的茶汤相比,老北京茶汤虽然也是用开水冲泡而得,不同的是其用料。主料是糜子面、小米面或高粱米面,调料有红糖、白糖、青丝、红丝、芝麻、核桃仁、什锦果脯、京糕条、松子仁等。冲泡时,先在小碗里加入少量温水,再放入少量糜子面、小米面或高粱米面调成面糊,然后将开水冲入碗内,顺时针搅匀后,面糊即会呈现出杏黄色,之后撒上糖、花生、葵花籽仁、核桃仁、青梅丁等,就成了。
或许这样的经历你也曾有过,南方人到北方出差,在与北方的客户觥筹交错中,提出饭后需要来上一碗茶汤时,不熟悉的客户囿于面子为您来上了一碗老北京茶汤;或许老北京人到了南方,因思念茶汤在友人的带领下,走进南方的茶馆,面对着茶博士精心冲泡出来的那碗明黄清亮的茶汤时的心中呐喊——此茶汤非“彼茶汤”!这让笔者对那些常年走南闯北,阅历丰富的人充满了敬意。有了他们,从而使我国饮食文化越来越丰富多样。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协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