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从字形到读音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茶经》对“茶”的描述是,“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而茶的名称也有很多,如荈、槚、荼、茗、茶等。此外,茶还有草中英、酪奴、草大虫、不夜侯、离乡草等谑名、趣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成为正名。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不仅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茶,这一片片神奇的东方树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迄今已遍及世界五大洲,让160多个国家的近30亿人有了饮茶习惯。中国茶在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将茶字的读音传到了世界各地。
专家研究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表示茶的称呼和发音,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茶音”演绎而来的,而且与茶的传播,以及出口地区人们对茶的称呼和发音相近。
世界各国对茶的发音和符号,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读音体系:一是依据中国普通话即北方话茶叶的发音“cha”而来的,如土耳其语的“chay/cay”, 俄语的“chai”;二是依据中国厦门地方语音,特别是闽南方言而来的“tey”音(读作“tay”),如英语的“tea”,荷兰语的“thee”,德语的“tree”、西班牙语的“te”等。而“茶”在英文俚语中就是“cha”,朝鲜语中是“ta”。日语中的“茶”字读音为“恰”,几乎与汉字读音完全一致。
更有趣的一个结论是,“茶”字率先传播出去的读音是“cha”,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茶先传播到了中国的近邻国家,如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阿富汗、土耳其、俄国等,这些国家对“茶”字的发音,基本由其原读音直译而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作为最早从中国贩运茶叶的国家,对茶的发音也为“cha”,这个国家的人对茶到底有多热爱,可以从当年该国公主出嫁时的嫁妆中有一大箱茶叶得到证明。
随后,西方远洋航行船队载着中国茶,经由福建厦门等沿海地区,顺便将称呼“茶”的厦门地方发音,译成本国语音带回去了,如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拉丁语、西班牙语等对茶的称呼,均由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人们对茶的地方读音音译而得。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茶是由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各国对茶的发音也源自中国。不仅中国茶飘香世界,而且连“茶音”也在世界传播,在世界各地洒下种子,开枝散叶。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