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树下拾茶趣

□ 童 云

来源:科普时报 2025-04-11

单位附近有片海棠树,树下有一池锦鲤。每年春天,笔者便以蓝色的天为屋顶,灿烂的大地为屋基,生发的海棠树为帷幔,享受一次有锦锂陪伴的雅致茶趣。

对海棠花中品茶香的神往,得益于苏东坡的七绝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笔者从《苏东坡别传》中获悉,他写这首诗时,已被贬到黄州。当时他家很穷,穷到每个月得把工资4500钱,分成30串,每串150钱,挂到屋梁上,每天只能取下一串来花。150钱显然应付不了他家的日常生活,更何况他还要接待“遍天下”的朋友,于是只能在东坡开荒、自力更生种地维持生计了。

这天,苏东坡去邻居王大伯家请教时令农活,被王大伯邀请到黄州庐山崔伯家参加海棠赏花会。他去后才知,崔家有一棵在女儿出生时就种下的海棠树,女儿的名字也叫海棠。经海棠姑娘细心呵护,以及不时弹古筝曲给海棠树听,海棠花开得分外鲜艳。

尽管已过去900多年,但我们仍能想象当时的茶会盛况:亲朋好友头顶盛开的海棠花,聆听着海棠姑娘弹奏的妙音,细品着崔家精心泡制的美茶……此情此景,怎能少得了诗歌呢?于是,苏东坡让海棠姑娘“掌灯来”,为后世留下了这首著名的《海棠》诗篇。

诚然,喜爱海棠花的不止苏东坡一人。远的不说,近的就有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孟小冬,他俩在《游龙戏凤》中关于海棠花的唱段,成为多少人至今传唱的经典……

而今,我们沐浴在春风里,在灿烂的海棠花下,欢悦地品尝着贵州螺丝姑娘制作的都匀毛尖,领略着茶的鲜爽和清香。此情此景之下,笔者也有了诗歌的冲动,于是写下《海棠树下品茶忙》:相约烹茶还观鱼,浅笑连连忘归时。春花足弥去冬燥,举杯相看两不厌。百忧一时且脑后,吾辈不可负此日。

这事说来也怪有意思的,平时亲朋约个饭局,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推辞,然而茶会说办就办成了。想想苏东坡写下《海棠》诗的茶会,可能是崔伯临时托与其交好的王大伯邀请的。而胡适在美国时与红颜知己韦莲司见面,也是打着在家办茶会的名义发出的邀约。据说,这招还让胡适的法国室友很是嫉妒。这足可以证明,茶会是和不太熟悉的朋友约会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茶间,笔者为朋友们冲泡了鲜爽的都匀毛尖,却悄悄地把叶底完整地收集、保存了下来。当晚,餐桌上就有了一道按螺丝姑娘提供的配方制作的时令凉菜——水豆豉拌都匀毛尖。

都知道春茶金贵,如果你手边有今年的春茶,那就让我们一起把它的食用功能发挥到极致吧。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

小知识

水豆豉拌都匀毛尖制法

主料:都匀毛尖或各类春茶毛尖。以三泡后为宜,统一过凉。

配料:水豆豉、蒜泥、小葱花、生抽、老抽、醋、盐、香油各适量。

是否加白糖,根据个人口味自行决定。



相关文章
童 云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童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传媒界校友会副会长。著有人物传记《曹雪芹》、长篇原创小说《心路》以及系列茶书《茶之趣》《一壶普洱》《帮你成为泡茶高手》《中国茶叶的那些故事》等。在《科普时报》开设茶文化栏目《茶知道》,并设立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可普茶客”与粉丝交流品茶读书写字心得。最大的心愿是作为爱茶的图书编辑为爱茶的作者出版中国茶系列图书。曾获“2016年至2020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特别贡献奖”(中国作物学会,2021),“2020年度中国农业大学十佳新闻宣传员称号”(中国农业大学,2021),“优秀科普工作者”(科普时报,2023),“2023-2024年度中国农业大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农业大学新闻中心,2025)等荣誉。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